精选资讯

什么是春分及春分的来历

什么是春分及春分的来历

热闹的元宵节刚刚过去,紧接着我们又迎来了热闹非凡的春龙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龙抬头”。这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传统节日,在农业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春耕生产也开始了有序的展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的讲师赵运涛表示,“龙抬头”的由来与自然的天象有关,其习俗丰富多彩,包括舞龙、社戏以及各类庙会等。在饮食上,老北京人喜欢吃春饼,称之为“吃龙麟”,吃面条被称为“吃龙须”,吃饺子被称为“吃龙耳”,吃馄饨则叫“吃龙眼”。

关于“龙抬头”的起源,有一种观点认为它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古人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二十八星宿中,东方七宿的组合被想象成一条龙的形状,而东方在五行中属木,青色,所以称为“青龙”或“苍龙”。

随着季节的变化,苍龙七宿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当地平线上渐渐露出龙的“角”,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赵运涛说,龙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在古代,尽管礼制严格,但百姓对龙的喜爱和崇拜从未减少,节日里必有龙的元素,如正月十五的舞龙灯、二月二的“龙抬头”等。

这个节日经历了有趣的演变过程。在唐宋时期,人们已经开始过“二月二”,但当时与“龙抬头”并没有太大关系。到了南宋时期,“龙抬头”开始与节日联系在一起。明清时期的典籍中,“二月二日龙抬头”的说法更为明确。

从节日内涵和习俗来看,人们将“龙抬头日”视为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这一天也标志着阳气生发,万物复苏,在农业上具有象征意义。正如民谚所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在南方地区,人们在这一天会祭祀土地神,希望秋天能有个好收成。赵运涛认为,北方地区因为比较缺水,人们往往将龙的崇拜与降雨联系起来,而南方雨水充足,人们对土地的依赖更高一些。同样是过“二月二”,南北方的习俗有所不同。

除了习俗上的差异外,“二月二”的饮食也非常有特色。很多食物都以龙“冠名”,如吃春饼叫“吃龙麟”,吃面条叫“吃龙须”,吃饺子叫“吃龙耳”等。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除了饮食之外,“二月二”还有许多热闹的节日活动,如舞龙、社戏、庙会等。在这一天,人们还会用草木灰进行各种有趣的仪式,如引龙过、打灰囤等。还有小孩入学开笔礼、大人小孩理发的习俗。

虽然各地在习俗上存在差异,但在“二月二”祈盼风调雨顺、健康平安的愿望是相同的。这一节日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记者 上官云)


什么是春分及春分的来历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