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士闻道,勤奋践行;中士闻道,心存疑虑;下士闻道,嗤之以鼻,唯有被嘲笑才显其独特之处。于是古人有所陈述:光明之道常显幽暗,进道之路似退,平坦之道反显坎坷。上德之心包容如谷,纯白之心经受玷污,广大之德看似不足,刚健之德展现柔弱。真正的实质往往隐含瑕疵。无边之方无棱无角,大器终成必历时光磨砺,深沉之音常静默无言,大象无形胜有形。道隐于世间而无名。
解读:本章开篇所描述的“士”的阶层,实为生活中的领导者或决策者。听道之境界不同,行为方式亦有高低之分。最高的士闻道后勤奋践行,中等士则心存疑虑难以坚定,下等士则直接嘲笑以示不屑。这并非纯粹的,实为展现人们对“道”理解的差异和局限性。这也揭示了一个现实:真正的道理往往不被轻易接受,甚至遭到质疑和嘲笑。
“光明之道常显幽暗”,并非真的说道路本身黑暗无比,而是象征前进路上艰难险阻之多;“进道之路似退”,并非真的退步,而是强调以退为进的人生智慧。“平坦之道反显坎坷”,提醒人们道路并非一直平坦无阻,而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和谨慎。
接下来,“上德之心包容如谷”,形容真正有高尚品德的人心胸宽广;“纯白之心经受玷污”,则表达了真正的纯洁并非不受污染,而是在面对困境时依然保持内心的坚定和信念;“广大之德看似不足”,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在于不断学习和进步,而非表面的完美无缺;“刚健之德展现柔弱”,强调真正的力量并非外在的刚强,而是内心的包容和谦卑。这样的谦卑可能显得弱小无力但实际上是积累和进步的过程体现了虚心的学习态度。”质真若渝” 则是对这些品质的总结真正的本质往往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经过时间的磨砺和考验才能显现其真正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