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这样一部独特的奇书,被胡适与《水浒传》、《西游记》以及《红楼梦》相提并论,视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尖之作。鲁迅先生也对其赞不绝口,评价它“以公正之心,指出时代弊端。其文字既含蓄幽默,又尖锐讽刺。”这部千古流传的讽刺小说巨作便是《儒林外史》。
当许多人初次接触这本书时,是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通过那篇脍炙人口的《范进中举》。年幼的我们,或许只感受到了其中的挖苦与嘲笑。但实际上,这本书中蕴含的世态人情远不止于此,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忍把功名,换了人间烟火——18封信透解儒林外史》一书,正是为了帮助我们现代人深入解读这部经典之作。本书的三位作者——“名著三缺一”的杨早、庄秋水、蕾老师,运用六大视角,通过18封信的形式,为我们阅读《儒林外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启示。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到:
赵姨娘费尽心思终于从小妾晋升为当家主母,然而命运却对她不公。儿子夭折、立嗣失败,大伯严贡生的算计让她主母的梦想破灭。在杨早老师看来,结合明清的律法,赵姨娘的处境确实让人同情。
杜少卿出身名门却蔑视科举,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慷慨大方、仗义疏财。对待朋友真诚,不惜散尽家财帮助他人。庄秋水老师认为,与堂兄杜慎卿相比,杜少卿才是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
周进年事已高仍为童生,参观贡院时悲从中来,痛苦挣扎;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这一切都是吴敬梓对科举制度的深刻讽刺。在蕾老师看来,吴敬梓不仅揭示了读书人对于科举的,更揭示了科举制度本身的黑暗与不公。
书中还有鲁的“鸡娃”现象所展现的超越时代的雄心;范进中举前后的巨大反差让我们反思人们为何只能走科举这条窄路;出身贫寒又努力上进的匡超人的堕落让我们看到功名富贵对人性的侵蚀。
每个视角都是一次深刻的洞察,每封信都是一次与作者的真诚对话。三位老师从女性、科举、朋友、城市、家庭、底色等多个角度切入,以新颖的视角和通俗流畅的语言,解读吴敬梓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剖析儒林众生被功名所累的荒诞行径,以及他如何不动声色地传递对人性、对社会的深沉思索。
初读《儒林外史》,我们可能会以为它仅仅是描述书生的命运,但如今我们才发现其中蕴含的人间烟火。它不仅是一部讽刺小说,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世间万象和人性在功名富贵面前的挣扎与觉醒。揽镜自照,我们也能看见自己的影子。这本书在让人耳目一新的更让我们有所收获。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当你感到疲惫时,不妨翻开《儒林外史》。它像一盏指引灯,引领你保持清醒的认识,摆脱功名富贵的束缚,活出生命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