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片头音乐】
诗歌有话说,共赏元宵佳节。
【旁白】
梁同书笔下的元宵灯火——元夕前门观灯之旅
随着细马轻车穿梭在巷陌之中,好春时节又增添了一番热闹。今宵的明月下,无数游人共赏花灯。在这人海之中,乐棚处灯火辉煌,琉璃彩灯如星辰点点。梁同书,这位清乾隆年间的翰林院侍讲,留下了这首诗描绘前门元宵盛况。他的父亲是一代名臣、大书法家梁诗正。虽家世显赫,他却从小独立,甚至代写书法以应付达官显贵的求字。成年后,他在书法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清四大家”之一。鲁迅小时候所见的“三味书屋”牌匾即出自他之手。
梁同书为人清正廉洁,生活节俭。在为官时,他喜欢与民同乐。正值元宵节,晚上八点的钟声敲响,他又将出门。
第一幕 家门口
【音效】开门声
【角-孙女】爷爷,您要去哪儿?
【角色A-梁同书】元宵佳节,宫里放了三天假。我计划去前门观赏花灯。
【角-孙女】爷爷,我也想去……
【角色A-梁同书】好啊,你天天都盼望着出去玩。那就一起吧。
【音效】脚步声渐远
第二幕 廊房头条胡同
【音效】古代街道热闹非凡的叫卖声
【角-孙女】爷爷,这条街的灯笼怎么特别多?
【角色A-梁同书】此处乃的“灯笼一条街”——廊房头条。你看,文盛斋、华美斋、秀珍斋等名满京师的灯笼铺都挂出了自家的灯笼。
【角-孙女】这些灯笼把天都照亮了!它们为什么都不一样呢?
【角色A-梁同书】你看这些头顶的灯笼,蒙着红纱或白纱的称为圆纱灯。红色一般用于喜庆场合,白色则多用于观赏花灯。灯上绘有人物花鸟鱼虫的水墨画,也有题诗书法。
【角-孙女】那这些灯笼上有灯谜吗?
【角色A-梁同书】有的。比如这个灯谜:元宵前后共团圆(打一字)。你猜是什么?
【角-孙女】元宵……团圆……这太难了,爷爷,我猜不出来。
【角色A-梁同书】哈哈,谜底是“期”,因为“元宵”二字前后部分分别为“二月”,“二月”与“共”加在一起就是“期”字。
【角色C-灯笼店家】客官猜得没错,这灯谜的谜底确实是“期”。这盏灯笼就送给您吧。
【角-孙女】谢谢婶婶,我要带回家考考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