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边的非遗传承:花丝镶嵌的绽放之路
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传统纹样展示节目《年锦》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刘诗诗佩戴的唐簪发饰,惊艳全网。这个发饰是由天津武清区的“90后”小伙儿、马氏花丝镶嵌第四代传承人马赛设计制作。他凭借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精湛的技艺,让花丝镶嵌这一传统宫廷技艺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花丝镶嵌,又被称为细金工艺,是传统手工技艺中的瑰宝。该技艺主要使用金、银等材料,通过镶嵌宝石、珍珠或编织等工序,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这一技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至明代已达到高超的水平。清代以后,花丝镶嵌技艺更是精品不断涌现。
在武清区崔黄口镇幌刘庄村,我们有幸见识到了马氏花丝镶嵌的第四代传承人马赛。他说,马氏花丝镶嵌的技艺由正统的宫廷工匠传授,传承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时期。他已经在这个行业浸润了14年之久。
花丝镶嵌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次拉制,最后成为0.16毫米粗细的银丝。然后,再把细细的金属丝通过拉丝、掐花、填丝等制作手法,变成立体的器型。这个过程漫长且枯燥,但马赛凭借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精湛的技艺,成功地掌握了这一技艺。
传统花丝镶嵌市场日渐萎缩,传统技艺的传承发展困难重重。早些年,马赛的父母主要做的是外贸出口的订单,如五节镯、六节镯等,但订单量大幅减少。收入下降,生存困难,还何谈传承和发展?为了开拓更多市场,让花丝镶嵌技艺得以继续传承下去,马赛决定开一家网店,尝试将单纯的花丝镶嵌技艺转向用于发簪等首饰配饰。他敏锐地觉察到“国潮热”带来的发展机遇,尝试拥抱新市场。
在坚守中传承且不断创新,马赛推出了限量发簪,短短几分钟内就被抢购一空。最火爆的时候,他的网店一个月销售额大几十万。因为工艺讲究、制作精良,马赛的花丝镶嵌饰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有些限量款的饰品甚至升值。在传承和发展花丝镶嵌技艺的过程中,马赛遇到了毕业于服装设计专业的女朋友闵方苹。他们一起加入到了原创作品的设计和创作中,让产品愈发精致。目前,马赛制作的饰品已经有上百件,去年由他设计的“莲华盛世大凤冠”更是获得了“百鹤奖”。网络销售渠道为马赛带来了更多人脉和发展机会,影视道具、汉服头饰配饰等合作渠道越来越多。的春晚、七夕晚会、古装剧的影视公司都慕名来合作。如今,马赛的工作室有12名员工,多为本镇村民。他还开始带徒,让更多人加入到这个传统手艺中。他计划开设非遗研修班、非遗进校园活动,让非遗技艺“走”出去,让文化自信“立”起来。他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让这一文化瑰宝弘扬光大并在智慧的碰撞中焕发新的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