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南农村,几乎每家都会制作豆花和豆腐,因此许多人家中都曾有过一盘石磨。这些石磨有些已经传承了上百年,成为家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石磨由上下两扇组成,表面都有沟槽。一个圆磨面被分成八个扇瓣,每个扇瓣内打出数十条斜沟,形成深浅不一的扇齿。在人力推动下,上扇顺时针旋转,与下扇咬合,将谷物磨碎。
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五谷杂粮的磨损,石磨的齿条棱角逐渐变得钝化,沟线也不再清晰。这时就需要修理了。
村子里的石匠虽然不少,但人们大多会请我的父亲来修石磨。修石磨的主要工作是用铁錾重新凿出磨损或受损的沟槽棱角线。石磨的石质通常很硬,要求沟槽修复得棱锋线直、深浅均匀,一般的石匠很难完成这样的精细工作。
父亲出门前需要整理工具,其中最重要的是揎錾子。揎錾子就是让钝了的錾子经过锤打、淬火后焕然一新。一个好的石匠同时也需要是个好铁匠,打铁还需自身硬,打石要靠工具强。除了锤头是买来的,其他工具都是自制完成的。一到翻新錾子的时候,堂屋就变成了一个临时的铁匠铺。
揎錾子中最重要的工序是淬火。将重新淬炼敲打成型的铁錾放入炉火中烧红,然后迅速入水淬火。这个过程需要注意火候,特别是在铁錾头烧红到即将产生红屑之前就要取出来。火候正好的錾头往水里一划,錾头的那点水会瞬间沸腾,发出“嗤儿”的响声。父亲的注意力并不在这里,他更关心的是錾头入水的深度和时间。他在观察錾头时,能看到隐藏在其中的火焰不断跑动。只有当蓝色的火焰跑到錾头之巅时,才是最佳的二次淬火时机。有时铁錾中的火焰不太分明,他会用手指尖轻轻触碰錾头,感受热度变化以确定淬火的最佳时机。
准备工具至少需要半天时间。父亲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艺高不如工具好。”他把这视为修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到了客户家里,父亲会开始他的工作:一捧工具、一杯花茶、一包经济烟、一张汗巾和一副眼镜。在我的印象中,他只有在修石磨和翻看农历书时才戴眼镜。他左手持錾子,右手持锤,或站或坐或蹲,在细小的烟尘和偶溅的火花中,精心雕琢。
修石磨需要高超的手艺和日常的积累。一个优秀的石匠需要通过不断练习来掌握基本錾功,练习左手控制錾把的能力和右手抡捶的力度。直到能够稳当地使用铁扁錾铲平面,那才是真功夫的体现。这个过程需要反复练习和积累经验。
修石磨主要是修沟槽和齿棱。父亲会确保八个扇瓣中相同位置的沟槽深浅相同,并将齿棱修得锋利而刚直。这是最为考验技艺的活计,一旦失手,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父亲总是会用最好的工具来完成这项工作,以确保修出的石磨能够让主人家满意。除了修复沟槽外父亲还会帮忙检查石磨的其他部分是否松动磨损等情况以便进行及时的维修和调整这让主人家用起来更加舒适方便在修好石磨后父亲还会主动帮忙检查上扇的木把手是否松动需加楔子的就加楔子确保主人家使用时的安全与方便时光荏苒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父亲的石磨维修业务逐渐不再那么繁忙但是他对工作的热情和对技艺的追求从未改变如今父亲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精神和对工作的热爱依然在我们心中明亮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