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哲曾经成功推出一部名为《福寿全》的话剧,上个月连续演出多场,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看。这部话剧与经典传统相声同名,并深度挖掘了其核心内涵。在过去的版本中,相声《福寿全》常常通过两位艺人的表演,展现出假定性的表演艺术魅力。而在话剧版本中,两位相声演员的表演被融入到剧情中,通过现实的演绎方式,展现了两位相声演员一生的离合悲欢。
对于熟悉导演黄盈的观众来说,推出这样一部作品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黄盈擅长将传统艺术形式作为灵感和元素融入到他的戏剧实验中。他对于相声的热爱在很早以前就展现出来了,比如在话剧《马前,马前》和《卤煮》中,就可以看到他对相声的深入理解和精湛表现。在《卤煮》中,两位老北京的角色不仅台词充满京味,他们的对手戏也构成了相爱相杀的子母哏。
对于《福寿全》,业内人士史航认为作品的气质从角色命名的一刻就开始奠定了。而在剧中,长福和延寿的角色不仅仅是为了符合相声段子的名字。相声经典设计“您家办什么喜事?我们出殡”构成了对剧名的第一重反讽和解构。《福寿全》在剧情设计中嵌入了对时间的设计思考,整个剧情按时间分为三部分,展现了主人公从踏入人世到福寿双全的一生经历。
尽管有些观众对剧情中的历史背景和相声历史细节提出质疑,认为其中存在一些不符合真实历史时空的逻辑时间问题。但在戏剧中,假定性的前提下,戏剧逻辑时间的优先级更高。这样的处理方式在一些经典剧作中也是常见的。
《福寿全》的最大亮点是跨界演员阎鹤祥的参演。他的加入为该剧带来了大量的观众票房。另一位演员王继涛在剧中的角色路线与阎鹤祥相辅相成。虽然黄盈的作品并非都能达到当年《未完待续》的深度和高度,但无论如何,黄盈的创作总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思考。他对于保留戏剧火种的理念和实践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他的最大存在意义在于持续批量生产火种的伙伴,并始终保持着探索和创新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