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皮影戏(高观皮影戏)的魅力和传承
皮影戏,这一源自两千多年前西汉的艺术形式,又被称为羊皮戏、人头戏或影子戏。虽然其发祥地在陕西,但在唐宋时期于豫地区逐渐成熟,至清代在河北达到了极盛。四川的剑阁“高观皮影”则是这一民间艺术的一个独特分支,相传是由唐明皇幸蜀时宫廷乐师带入并流传下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观皮影逐渐形成了具有剑阁特色的川剧唱腔和配器,成为了一种民间戏曲表演形式。
高观皮影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湛。采用小黄牛皮作为基本材料,经过泡硝等多道工艺制作而成。其雕刻技术精细入微,刀法细致精巧,线条流畅分明。所雕刻的人物形象生动,容貌、衣袍、装饰都栩栩如生,特别是武生武旦的铠甲、袍鞋更是精美细腻,展现出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高观皮影的舞台构造也别具特色。舞台原料主要采用剑阁当地出产的金竹,简单的构造包括4根柱子、8根上下杂衬、2根拉杆、一个台和一幅银幕等,再围以三面布幔,便形成了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封闭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演员和乐师共同合作,呈现出精彩的表演。戏班子一般由9人组成,其中包括3名持皮影的表演者以及6人的乐队,打击和弦乐、吹奏乐样样俱全。
与传统的川剧舞台相比,高观皮影戏的舞台布置更为简洁,不受场地限制,人员需求较少,且无需化妆、穿袍等繁琐流程。它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成为了他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高观皮影戏传承着古老的皮影艺术精髓,同时也融入了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成为四川地区独特的文化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