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天,孔子前往东方游历,途中遇到两个小孩子在激烈地争论。孔子好奇地走过去询问他们在讨论什么。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我们更近,而中午时则远离我们。另一个孩子则持相反观点,认为中午时太阳更近,而早上时则较远。孔子便让他们阐述各自的理由。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时看起来如同车盖般巨大,而到了中午时则像盘子大小。因为物体离我们越近看起来越大,反之则越小,所以他推断中午时太阳是远的。而第二个孩子则认为,太阳的热度在中午时更为强烈,让我们感到炎热,这不就说明中午时太阳离我们更近吗?
孔子听完他们的论述后却无法判断谁对谁错,甚至遭到了两个小孩子的讥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仅凭感觉经验来推断事物,有时可能会陷入逻辑误区。
那么,太阳究竟是在早上离我们近,还是在中午呢?实际上,这个问题涉及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在一天内的自转和一年中的公转导致我们与太阳的距离会随时间变化。
具体地说,地球在一年中的位置不同,离太阳的距离也会有所变化。在一年中的某些时候,地球离太阳的距离相对较远;而在另一些时候则相对较近。从早上到中午这段时间内,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也会有所移动。经过精确计算,我们可以得知在特定的季节里,中午时分地球离太阳的距离确实会比早上更近一些;而在另一些季节里,则是早上时离太阳更近。
我们不能简单地凭感觉经验来判断太阳何时离我们更近,而是需要依据科学的计算和事实来得出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