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讽刺意味也愈发浓烈。例如,范进中举前与中举后的对比,极为鲜明。中举前,他穷困潦倒,受尽乡邻的冷眼和嘲笑,甚至受岳父胡屠户的训斥;中举后,他身价百倍,前呼后拥,乡邻阿谀奉承,胡屠户更是变本加厉地巴结,称他为“文曲星下凡”。这种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现实。又如,周进在集市上痛哭流涕,揭露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残酷压迫和扭曲;而严监生则对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斤斤计较,却对家人生病漠不关心,对比之下,一个贪财吝啬、冷酷无情的形象跃然纸上。通过这些鲜明的对比,吴敬梓深刻地批判了科举制度和社会风气,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丑恶,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