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是一个宏大的体系,并非孤立的单个字所组成。整个汉字世界如同一个庞大的家族王国,各个字族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
我们学习汉字时,应遵循汉字家族的脉络,先从文化入手,再逐字认知,最终在脑海中建立起这个“汉字家族”的概念。
现在,让我们继续跟随这部揭示汉字文化根源的科普图书——《双法字理》的引导,来探索“皮字家族”的成员。
《双法字理》,一部讲述汉字文化奥秘的科普佳作。
篇章一:石字旁的“破”
石破之“破”(pò)字的造字含义即是用石头打破皮子。在古代,石器是最早的工具。人们或交战时,用石斧击打在兽皮上,发出“噗”的声音,皮子便裂开一个口子,这就是“破”字的由来。由于打破的兽皮无法再作衣物之用,便有了、破烂的含义。
篇章二:土字旁的“坡”与“跛”
土字旁的“坡”(pō)与水波的“波”相仿。水面的起伏形成了水波和波浪,地面的起伏则形成了坡。山丘便是地面土层的凹凸起伏,即大土坡。“跛”(bǒ)字则源于人们上坡下坡时一脚高、一脚低的形态。若有人在平地行走仍呈此态,那便是腿脚有了毛病——跛。
在童蒙经典《弟子规》中有句“勿跛倚”,这里的“跛”字实际上应读作“bǐ”,而非“bǒ”。这里的“跛”意为歪斜相靠的样子,“彼”字的音便由此而来。“彼倚”即彼此相依相靠,身体呈现歪斜之态。
篇章三:皮字家族的延伸
“皮”字指表皮,有外表、对外的含义。“彳”(chì)在《文部》中讲过是“行”的一半“彳亍”,表示在十字路口来回行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即为彼此来往,如同河的一般,一为彼岸,一为此岸。“此”字指代此处,“彼”则指代远处,表示有远去之意。朋友间的交往虽不分彼此,但也不应只顾眼前而忽略了长远。
对于汉字的学习与认识,我们应简繁不分彼此。在简体字与繁体字的取舍上,应以文化的内涵为基础,切莫只顾眼前而失去了长远的文化价值。
篇章四:“颇”字的奥秘
“颇”(pō)字与山坡的“坡”、跛脚的“跛”有关。页字旁表示人的头部,“颇”字的本意即为走路时头部歪斜的样子。一个人总是歪着脑袋自然显得不正常,于是便有了“非常”的意思。“颇为得意”即指一个人得意洋洋、头歪着的样子;“颇有道理”则是指一个人以一种赞同的姿态歪头表示认同;“颇有微词”则是指心怀不满。
关于“皮字家族”的探索就先告一段落,接下来我们将探索生皮经过加工熟化后的“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