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家小巷的温馨家庭中,住着一位腼腆的孩子,他本该是言语迸发的年纪,却并未展现出强烈的表达欲望。孩子的母亲,面对孩子的沉默,内心充满了担忧和疑虑,生怕孩子是否患上了“自闭症”。经过一番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孩子并无大碍,只是性格较为内向。”
母亲心中既有欣慰也有疑虑。欣慰的是孩子没有自闭症,但疑虑的是,孩子过于内向的个性是否会影响他日后的学习和人际交往。于是,她们向我们寻求建议。
这个家庭的孩子我们都有所了解,一个四岁的小男孩,每当与其他长辈交流时总是害羞得躲在母亲身后。在平日里,我们也观察到他的言谈举止颇为含蓄。
比如那次,小男孩岩岩在听我们谈论他的情况时说:“我每天都吃饭,嘴巴不会黏在一起的。” 当时我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当我们尝试深入话题时,他似乎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世界中,不愿多言。
这种不善于沟通的表现其实并非毫无原因。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这个年纪的孩子正处于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即对抗羞耻感并获得自主感。而内向的孩子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克服自己的羞耻感和自我怀疑。
岩岩正处于这个阶段的关键时期。他需要学会克服自己的羞耻感和自我怀疑,从而获得自主感。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时间和耐心。
我们知道内向的孩子内心世界其实更加丰富。他们喜欢思考、善于倾听,并且对于同一件事情会有更深入的思考。这正如岩岩在面对我们的问题时所展现出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回答。
同时我们也明白,内向的孩子在思考问题时可能会更加谨慎和周全。他们可能会考虑到很多方面,包括不想让朋友被批评、不想让家长担心等。这些内心的思考使得他们更倾向于给予自己更多的内在关注而非外界环境。
作为家长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理解。首先应该明白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内向的人同样可以拥有成功的事业和精彩的人生。我们应该避免因为孩子不善言辞就对他们产生偏见或下定义。
其次我们可以尝试教孩子运用“5秒法则”来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这个法则可以帮助孩子果断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即使在面对困难时也能保持冷静并快速作出反应。这个法则的核心是帮助孩子夺回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权并相信他们可以掌控自己的未来和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