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真心希望能了解到大家是如何应对那些工作指标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KPI。
在我看来,面对KPI需要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我自己的心理素质并不算强。每当接到一项KPI任务时,我总会感到压力倍增,内心不免有些慌乱。但即使如此,我依然会设法寻找解决方案并采取行动。这似乎成为了我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即便最终的KPI未能达到预期,我至少可以对自己说我已经尽力了,没有留下遗憾。
我并不想过多谈论能力和KPI是否相匹配的问题,因为在我看来,KPI的设置本身就是一种提升能力的手段。我更希望探讨的是人们如何面对这些工作指标。
现今职场中常提及一个概念——OKR,被认为是一种超越KPI的考核方式。尽管我未能完全理解其深意,但我曾试图深入研究它,因为公司曾有意推行此制度。在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发现,OKR并不适用于所有公司。特别是对于那些工作流程尚未规范、系统、科学的公司而言,KPI似乎仍是一种较为通用的评估方式。在我看来,KPI的设置不仅是为了提升能力,更是一种挑战极限的途径。
想象一下我们在运动时遇到一位教练,他为我们设定了一个目标时间,如一分钟。在开始执行动作时,教练并不会频繁报时,而是给予我们压力,让我们坚持下去。当我们在快要坚持不住时,教练开始倒数计时,这时我们内心会感到即将结束的解脱,进而全力以赴完成动作。这个过程正是我们在面对KPI时所经历的挑战与突破。
KPI就像那一分钟的目标,我们努力去达到它。在遇到困难后,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已经非常接近KPI了。只需再坚持一下,突破自己的极限,KPI便能达成,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提升。这或许就是KPI存在的意义。
我深知许多职场人士都面临着KPI的挑战。KPI本质上就是上级的期望与要求。有时老板会突然提出一个硬性指标,如在某个时间内达到特定的目标。这种突然的压力让人措手不及,尤其是当一切看似平静无风的情况下。每逢我总会选择直面压力,竭尽全力寻找解决方案。即使最终未能达成目标,我仍会安慰自己已经尽力了,至少没有留下遗憾。
我身边的朋友们也面临着相似的KPI挑战。一些朋友的KPI更为严苛,如销售指标等。在我观察中,虽然他们可能会感到压力巨大,但还是会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些挑战。他们选择笑对压力,而不是被其击垮。这是因为他们深知工作是自己的,选择留下或离开取决于工作对他们的意义。即使工作艰难,但能带来收入,这就是他们面对KPI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