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与皮划艇&Cmmm联合呈现
视频制作:极果研究室
等了许久,不是两年,而是九年!鸿蒙终于正式“亮相”了。
不知从何时开始,手机新品发布会的焦点不再只是配置、性能和,而操作系统往往被一笔带过,用户似乎也不太在意。鸿蒙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常规。
在华为今晚的“新品发布会”上,鸿蒙系统作为主角一跃而出,经过九年的韬光养晦,正式“出道”。
事实上,自鸿蒙两年前面向公众亮相以来,其热度就持续不减,几乎每次有消息都会登上热搜。尽管如此,对于鸿蒙系统的真实面貌,依然有许多人不太了解。
这篇文章,我们将一同探讨鸿蒙——HarmonyOS。它是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还是“安卓的另一个版本”?尽管内容有些复杂,但希望大家能耐心看完,不带偏见。
2019年5月,一份突如其来的“清单”使华为陷入困境。除了硬件,软件也面临“卡脖子”的问题——华为无法再用GMS(谷歌移动服务套件)。这意味着,华为手机在海外市场的生存之路变得艰难。
于是,三个月后,华为推出了自己的操作系统——HarmonyOS。
关于HarmonyOS的初次亮相,大家的主要印象是它的出现是为了替代安卓。但从手机的角度来看,或许可以说,HarmonyOS的推出是华为为了挽回用户所做出的突破。
HarmonyOS真的是为了替代安卓而生吗?它为何要叫HarmonyOS呢?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HarmonyOS到底是什么”。
你可能听说过,华为早在研发自己的操作系统了。从2012年产生想法,到2016年立项,再到2017年5月推出1.0版本(那时还未命名为HarmonyOS)。它最初并不是为了手机设计的,而是为了物联网(IoT)而设计的操作系统,旨在支持智能家居、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估计很多人和极果君一样,手中的智能设备不止手机,还有平板、电脑、手表、电视以及智能家居产品。但体验上,多设备带来的往往不是便利,而是“隔阖”。例如,手机与平板、电脑之间的文件传输、应用在不同设备上的自由切换、智能家居的连接和配网等操作并不那么容易。
多设备之间不能顺畅连接、不能互联互通,那么拥有再多设备,“效率提升”和智能化就无从谈起。其根本原因在于每台设备使用的操作系统都不同,简单说,它们“说”的不是一种语言,自然也就没法直接沟通。
而HarmonyOS的目的就是要用一套系统,运行在所有智能设备上,解决多设备互联与协同的难题。换句话说,HarmonyOS不仅能安装在手机、平板、电视、手表、音箱等设备上,冰箱、空调、微波炉、烤箱等一切IoT产品都能运行它。这就是分布式操作系统。
解释了“HarmonyOS是什么”后,我们就不难回答刚才的问题了。要知道,手机是万物互联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华为“1+8+N”战略的主。对华为来说,将手机纳入HarmonyOS是必然的趋势。
与其说HarmonyOS的“临场”是为了替代安卓,不如说这件事正好和HarmonyOS的推出碰在了一起。
那么,加入手机之后的HarmonyOS又是怎样的呢?尽管极果君已经尽力解释了,但可能还是有些抽象。别着急,极果君这就带你实际体验一番“鸿蒙全家桶”!
刚才说过,HarmonyOS不仅仅是一个手机操作系统,它是一个能运行在所有智能设备上的IoT操作系统。它能让所有HarmonyOS设备实现无缝互联、协同起来。一旦设备之间互联,它们会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鸿蒙的“超级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