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鲁班的认知源于我小学时期的一篇课文,那上面讲述了鲁班创造锯子的故事。他在山上砍伐草木时,不慎被一种茅草割伤了手指,这一意外激发了他的灵感,最终发明了锯子。
鲁班被认为是一位具有超凡技艺的木匠师傅,他的思维空间广阔,想象力丰富,动作敏捷,逻辑思维和发明能力远超常人。他不仅是一位木匠,更像是一位发明家。他发明了锯子、墨斗、云梯等许多令人惊叹的“高科技”产品。
在探究飞机发明史的过程中,我意外发现鲁班也是飞行器的发明者。这让我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在春秋时代,鲁班就已经发明了飞鸢。这是一种能够飞行的交通工具,当时鲁班因为思念远在他乡的妻子,便设计出了飞鸢,骑着它飞回家与妻子团聚。
过去,很多人对鲁班的印象可能仅限于一位靠木工技艺谋生的手艺人。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影响下,人们对以读书博取功名的人较为尊敬,而对从事农工商等职业的人则不太看重。如果了解到鲁班曾经创作了一本名为《鲁班秘录》的书籍,这种看法定会大为改观。
鲁班与其他技艺精湛的匠人一样,对传授技艺有着复杂的情感。他既希望将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又担心饿死徒弟的命运。木工是一项造福人类、服务社会的事业,鲁班不愿其失传。《鲁班秘录》正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汇集了各种木工绝技,以供后世传承。
《鲁班秘录》又被称为《缺一门》,鲁班希望通过此书将他的绝技传给后世。然而这本书后来却被视为。那么,为何鲁班的《鲁班秘录》会成为呢?答案在《鲁班秘录》的开篇词中有所揭示。开篇词中警示道:阅读此书的人可能会遭遇鳏寡孤独残等不幸命运。这无疑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实际上,《鲁班秘录》的上卷是一本关于木工、建筑和设计的专业书籍。它详细解释了各种木工的几何原理、结构原理、木材选择、尺寸大小、形状面积以及房屋的走向和架构布局等知识。这本书的目标是让读者成为一个专业的木匠。
俗话说“门有门道,行有行规”,要让一个行业持续发展,除了技艺还需要规矩。古代虽然没有现代人制定的规范条例和法律,但同行之间的相互竞争、嫉妒甚至抢活计等问题同样存在。《鲁班秘录》中还包含了一些保护自己以及应对不支付工钱等情况的办法。这些内容包括报复的技术和咒语等,旨在惩戒不诚信的人。
有些人却利用书中的咒语来无辜,这表明世界上贪婪之人众多。为了名利、财物等驱使下,有人会铤而走险。《鲁班秘录》中的技术威力无穷,一旦被坏人学会将可能对整个社会造成大规模的伤害。因此帝王担心有人学会其中的技术图谋不轨于己方于是将《鲁班秘录》定为以禁止其修炼流传。
实际何一个事物都存在两面性。《鲁班秘录》也不例外它所蕴含的技艺和知识如果被君子掌握将能够造福人类但如果落入心怀恶意之人手中则可能带来灾难。因此与其让它在世界中引发纷争不如将其从世界中暂时隐藏起来以保护普通人免受其害。《鲁班秘录》被禁也体现了对普通人的保护与关怀正如“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