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岁月的流转,我母亲手中的手机也经历了多次变迁。2006年,我从郑州带给她一款诺基亚的小直板,她珍视地摩挲良久,虽有些埋怨我花费过多,但眉目间却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
这款手机陪伴她度过了五个春秋。后来,她换了几部镇上手机店出售的老年机,价格低廉,平均仅需约200元。这些手机屏幕有着颗粒感,但按键却大得足以方便她的操作。其中一款甚至还配备了装点彩灯,为生活带来了一抹亮色。每当手机响起,那响亮的铃声仿佛能穿越五十米的距离,唤起她的注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机的故障也接踵而至。2016年,当她的手机听筒出现问题时,她虽曾考虑自己修理或购买新机,但最终还是选择听从我的建议。我为她挑选了一款价格实惠的国产三防老年机,虽然机身颜色醒目如橘,且带有铁甲外壳,但其强大的铃声与话筒通话效果让她无需担心错过任何电话。
不久后这款手机也出现了问题。不到一年的时间,她告诉我这个手机已经“早扔了”。我询问原因时,她只是简单地说:“不到三个月就坏了。”我虽有些无奈,但仍是给她购买了另一款更适合的老年机。
在我父亲这里,我们家的科技史更加精彩。他的智能手机也曾经被那些主题的资讯APP所包围。虽然这些APP曾带给他无尽的“热血沸腾”,但他也逐渐明白,手机并不只是生活的娱乐工具。每次我们通话时,他总会谈论这些APP的内容。而我总是尽力回应他,告诉他他的需求我都明白。
他用的手机最终因越来越卡而渐渐难以满足需求。我知道他对升级手机心生恐惧。当谈到手机选择时,我和父亲意见有些不统一,但是通过解释与选择合理的推荐最终得到平衡和解决方案。每次新的产品带来的欣喜变化,也是我们对彼此的支持和情感的寄托。
每一次我对他们俩选购新的设备都是我们关系的互动方式。我们的交谈可能微妙且难以用语言诠释:我想到了农民和佩奇这个隐喻所传递的力量与决心,我让他们带着生活的工具勇往直前面对变化与未来——这部家族科技史无疑也成为了一段坚韧的故事,述说着克服挑战与不断创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