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范围内的天气经常呈现湿润的状态,这种湿润的空气对于正处在炎夏之中的人们而言,可能会加重体内的湿气积聚。许多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会选择自行煮制红豆薏米水来去除湿气,然而其中许多人在饮用上存在误解。
红豆薏米水,又称薏仁红豆汤,为民间所广泛传颂的祛湿良。《神农本草经》中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可以治疗湿痹、有利于肠胃、消解水肿,具有健脾益胃的效用。虽然许多人深知其益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未能正确使用,导致未能达到预期的祛湿效果,甚至有时反而感觉身体更加沉重。
误区一:误将红豆当作赤小豆使用
赤小豆与红豆在中医中的运用有明显的区别。两者在外观和功效上均有所不同。
红豆,又称相思豆,广泛用于清热解毒、祛痰杀虫等方面,对于疮痈肿痛、腮腺炎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赤小豆则具有健脾益气、利水除湿、解毒排脓的效用。它能补益脾胃、通利小便,是脾虚湿盛等病症的理想食疗选择。
要正确区分两者,可以注意以下两点:
外观差异:赤小豆个头较小,形态细长,颜色红黑分明;而红豆则相对较大,呈圆柱状。
煮后状态:赤小豆在煮后即使泡过水也较难煮烂,保持一定的硬度;而红豆则会变得较为软糯。
在制作红豆薏米水时,应选用赤小豆而非普通红豆。
误区二:未炒制薏米直接煮制
另一个常见的错误是未将薏米炒制就直接进行煮制。
生薏米性寒,炒制的目的在于减轻其寒性,使其更加平和且易于肠胃吸收。若直接食用生薏米可能对脾造成伤害,因为脾是负责运化水湿的器官。当脾受伤时,水湿更难以挥发出去,反而可能导致湿气加重。
为了发挥薏米的最佳效用,建议在煮制前将其炒熟。炒制方法简单易行:去除薏米中的杂质和坏米,放入锅内小火翻炒至金并熟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