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胖为美_唐朝为啥以胖为美的原因

2024-12-0300:14:37百科知识11

唐朝,作为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一直是人们心中向往的时期。若有机会穿越时空,很多人会选择回到那个风华绝代的时代。唐朝的审美却有着独特之处,尤其在对女性美的定义上。我们常听说,唐朝的审美标准偏爱的身材,这与现代的纤瘦风格截然不同。那么,为什么那个时代会以“胖”为美呢?这种审美观念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套独特的标准。

所谓“胖”是否真的是唐代女性的理想身材呢?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角度一探究竟。所谓“唐朝以胖为美”的印象,往往源自杨贵妃这一历史人物。与杨贵妃同一时代的赵飞燕,常被描述为“身轻如燕”,仿佛能在空中翩翩起舞。杨贵妃的形象却完全不同,她是那种典型的“”,被赞美为“浓丽”。在她的时代,唐朝正处于盛唐时期,历史上被视为的黄金时代之一,这一时期的、经济及文化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盛唐的繁荣直接影响了当时的审美。初唐时期,尤其在唐高祖李渊建立的“贞观之治”基础上,社会尚处于节俭状态,审美标准也倾向于瘦弱型。从阎立本的《步辇图》中的宫女形象来看,她们的身形,面容清瘦,符合当时流行的审美。可是,随着唐朝经济的富庶,尤其在盛唐时期,贵族的奢华生活促使了审美的转变。在这个时期,许多画作中的女性形象已经变得圆润,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虢国夫人游春图》。图中,虢国夫人骑马出游,身体,神态闲适,而她的侍女们依然保持着较为纤细的身形。这表明,盛唐时期的“胖美”已成为贵族阶层的审美标志。

进入中唐时期,审美趋势更加倾向于的身材。许多艺术作品中的女性,虽然面容依旧精致,但身形普遍较为圆润。例如,《簪花仕女图》中的女性,虽然神情愉悦、笑容迷人,却显得有些发福,锁骨隐匿不见。由此可以看出,唐代社会越来越看重丰盈的体态,甚至有些女性开始追求“要么胖,要么死”的极端美学。

进入晚唐,随着社会和战乱的爆发,贵族阶层的生活水平逐渐下降。审美的变化再次出现,女性的体型也随之变化。在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中,如敦煌莫高窟156窟的《宋国夫人出行图》,无论是走在前面的女演员,还是跟随其后的侍女,身形都显得轻盈不少。这个时期,唐代的审美趋向简洁,女性的身形又开始回归纤细。

从这些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唐朝的审美经历了一个从瘦到胖,再到瘦的过程。对于女性的身形来说,不同历史阶段的审美标准各不相同,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也与贵族阶层的生活水平紧密相连。

时至今日,许多人仍认为唐代女性的胖美是绝对的标准,但也许他们忽略了其中的细节变化。最终,审美不仅仅是个体的选择,更是时代和文化的反映。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