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小米在争议与质疑中坚韧前行,经历了一系列的与挑战。从红米2A的联芯,到红米note2的屏幕,小米凭借着前一年发布的小米4以及稍显吃力的小米note,以及红米2和红米note2的助力,在行业内外的一片质疑声中艰难前行,最终仍实现了七千万台的销售佳绩。
虽然我早已体验过MIUI系统,对其便利性深感赞赏。尽管此前我并非小米手机的忠实用户,但我对小米的产品始终抱有认可与尊重。若非小米的崛起,或许我们仍需为使用性能落后的设备而支付高价。我明白,这一切的变革与小米的坚持息息相关。
尽管我不喜欢排队抢购的环节,但不得不承认,过去的五年里,小米确实带来了许多改变。到了2015年的下半年,新品的匮乏以及开放购买的态势,让我隐约感到小米是否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锐气。
随着猴年将至,小米一口气发布了红米note3和红米3。这两款新机在配置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包括金属机身、指纹识别以及更大的内存。从配置上来看,红米note3初版采用的x10芯片性能卓越,加上指纹识别和金属外壳,且价格相较于其他品牌更具竞争力,这无疑体现了小米的豁达与决心。
对于小米的这次动作,我虽未第一时间抢购,但在论坛上看到大家的热烈讨论与争议,我也感到十分振奋。令我惊喜的是,小米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反而推出了更多新品。关于广告语“所有所有所有的向往”,虽然有些过于夸张,但它确实展现了小米对于产品的自信与决心。
我选择支持小米,并决定在京东上进行抢购。京东的抢购环节设置得相对合理,提供了多次抢购机会和清晰的购买流程(抢购成功即可支付,无需填写繁琐的验证码和排队),这让我在几次尝试后终于成功抢购到了一套产品。
新机到手后,我深感握持感极佳。这得益于边框的圆润处理,让手机在手中感觉舒适,几乎察觉不出这是5.5寸的机身。与华为5X相比,尽管屏幕大小相同、宽度相近,但手感却有着天壤之别。
在阳光下阅读时,新机的最大亮度表现优异。开箱后发现屏幕覆盖了一层磨砂膜,但并未影响视觉效果。我还未安装的玻璃膜也为手机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接下来就是性能测试环节了。虽然我多次尝试都未能达到7万分(我尝试清空后台、多次尝试仍然如此),但我认为这可能与具体操作有关,毕竟手机的处理器并没有问题。
对于拍摄效果方面(我以老款D80单反作为参照),尽管焦距有所不同导致有所差异,但可以看出红米note3在白平衡处理上偏冷色调。
谈及优点时可谓数不胜数;而说到缺点:
1. 电池续航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即使使用智能省电模式和调低至50%亮度进行浏览网页等操作,电池也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耗尽。在夜间待机(开启4G+WiFi)情况下大约7小时仅消耗5%电量。估计实际使用可能仅能维持一天。
2. 手机仍存在问题。尽管骁龙650芯片已经精简了两个核心来减少功耗但仍无法掩盖其的问题。手机在日常轻度使用后就会开始(不进行游戏活动如上网浏览新闻等),室内温度为20度时即可感觉到热度(约40度),夏天放进口袋中的体验也必定会令人不悦。
3. 仍然难以抢购到心仪的手机。我推测999元的价格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也让供货变得更为紧张因此短时间内仍可能需进行持续抢购等待其他厂商采用骁龙650的机型上市并带降成本机会到来。
我在撰写这些内容的时候抢到了红米3的开箱惊喜同时也在期待下一次的开箱过程让我再次感受到新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