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听课心得
一、活动概况
近日,我参加了罗湖区初中英语中考备考书面表达专项研讨活动。活动的主题是“面对混合式学习需求的初中英语课程资源建设”,由罗湖区初中英语校际联合主办。本次研讨活动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于5月11日进行,第二阶段定于5月18日下午,第三阶段则安排在5月25日下午。
二、活动过程
本次研讨活动从早上8点左右开始,持续至下午4点。整场活动安排紧凑,我分别听了六位老师的中考书面表达专项课。由于我到达时稍有晚,错过了第一位老师的部分内容,不过根据后来的介绍,第一位老师的主题是针对初三学生的学习压力(stress)进行了缓解建议的分享。
第二位老师的授课内容围绕“宅度假”(staycation)展开,第三位老师讲解了“传统节日”(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第四位老师则聚焦于“深圳的变化”(Changes in Shenzhen),第五位老师带来了如何“介绍自己的学校”(How to introduce your school)的主题,第六位老师则介绍了“深圳公园文化节”(Shenzhen Park Culture)。整体上,六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多样,形式各异,既有写作练习,也有图文结合的互动环节。
在课后,两位专家针对这些课程进行了点评,分享了他们对于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深入分析与建议。
三、心得体会
此次听课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通过现场观察,深刻感受到了各位老师的教学风采。所有老师都能流利地使用英语进行授课,课堂掌控力十足,这也体现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语言能力。我通过这次活动,反思了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不足,也激励我更加注重自己的教学技巧与方法。
具体收获有以下几点:
课后整理与学生写作指导
对于备的初三学生而言,书面表达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我计划将这次听课的笔记整理成文档,供学生们进行练习。通过指导学生审题,明确文章体裁(例如信件、介绍文或演讲稿等),并注意时态、人物视角及重点要素,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条理地进行写作。在这方面,我特别喜欢第三位老师的教学方式,她通过听力练习、填空、词汇短语扩展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言技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富有趣味性,而且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是在初三的最后阶段,距离中考只剩短短几个月,考虑到听力与口语部分已经完成,学生可能会缺乏耐心。我认为这类练习如果放在备考初期更为合适。
作文备考的重要性
随着中考临近,尤其是在经历了模拟考试后,学生在其他科目的进步空间可能有限。集中精力提升作文水平,将是一个相对高效的方式。即便只是提高3到5分,书写工整、语言规范也能为学生带来明显的分数提升。五月份,正是一个可以重点突破作文的关键时期。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书写的关注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从语言表达的维度、内容的层次、文章的连贯性以及书写的规范性等方面去审视自己的作文,是非常重要的。若学生书写潦草、句式混乱,或者出现搭配错误等问题,应当及时纠正。特别是书写这一环节,工整的字迹和清晰的思路能够有效提升文章的整体分数。
评分标准的引导与评讲技巧
在评讲学生作文时,老师应当帮助学生理解评分标准,并根据中考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价。这些标准具体如下:
第一档(15-13分):语言准确,表达得体,文章流畅,内容完整,书写美观;
第二档(12-10分):内容较完整,表达较为流畅,意思基本连贯,但有少量错误;
第三档(9-7分):意思表达基本清楚,但存在一定错误;
第四档(6-4分):部分内容表达不清楚,错误较多;
第五档(3-0分):只能写出与题目相关的词汇,且意思不完整,错误严重。
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通过口头表达逐步过渡到书面表达,从单词到句子,再到文章的完整结构。与此了解一些热点话题并多做阅读积累,也能帮助学生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作文题。
专家老师们对各位授课老师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建议,虽然每位老师的教学风格有所不同,但他们的授课内容大多数都给我带来了不少启发。这次的学习机会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保持不断学习与自我提升的姿态,期待以后能够有更多类似的听课与交流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