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便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古时,先民以“龙”为图腾,端午初为祭拜龙祖的节日。如今,虽口传“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但端午插艾草的习俗中蕴诸多讲究。
端午的“端”字含有“中正”之意,每年农历五月,苍龙星处于中天位置,被视为全年最“中正”之时。尽管早在屈原的时代之前,端午节便已存在,但南北朝后,人们赋予了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人文内涵,使其深入人心。
除了祭祀龙祖,端午节的另一重要目的在于“祈福辟邪、防疫”。仲夏之时,阳气旺盛,草功效尤强。这一天采的草对治疗皮肤病、驱除邪气极为有效,是祛除的良机。艾草因其与“爱”谐音,被赋予了诸多美誉和吉利寓意。
在民间中,艾草被视为有辟邪、招百福作用的灵草。端午节时,人们喜欢将艾草挂在门上,以保佑家人的吉祥平安。对于采艾草,也有一定的讲究:长势强壮、未受虫害的艾草为佳;干枯或萎蔫的艾草则不宜采用。
关于艾草的采摘与悬挂
应选择生长健壮、阳光充足的艾草。这类艾草效更强,插在门上能更好地起到驱虫、祈福的作用。
避免采摘干枯或萎蔫的艾草,因为它们被认为效降低且无法邪气。对于出现掉叶或患虫害的艾草也最好不要采用。
孕妇的房间及婴儿的房间不宜挂艾草。因其刺激性气味可能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以及婴儿的睡眠。
在悬挂艾草时,应倒挂之,即根部朝上、茎叶朝下,这样有利于减缓艾草香味的挥发。这也寓意着“招福”。
还需注意悬挂的时间不宜过晚,最好在端午节当天太阳出来之前就挂好。而且捆绑艾草时最好用红色的线,红色既能辟邪又能锁住福气。
当艾草明显萎蔫时便可取下,晒干后点燃烟熏房间,能起到杀毒驱虫的效果。
端午节是祖先们留下的文化瑰宝,既记录了他们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蕴含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挂艾草作为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需谨慎对待,以充分发挥其祈福辟邪的作用。
正确挂艾草不仅是一种习俗的传承,更是对先祖智慧的尊重与继承。让我们在这个端午节更加注重细节与仪式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