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沉香”,你可曾联想过古代的神话少年或是诗中的幽雅意境?近日,一场名为“留香待月”的沉香艺术展览在美罗城五楼的艺-space空间中绚烂开展,此次展览犹如一场为市民与游客准备的盛大艺术盛宴,呈现了精美绝伦的沉香艺术作品,同时也让更多人走进了上海这一非遗文化的瑰宝。
“留香待月”展,汇聚了众多沉香香品制作技艺的佳作。展品中不仅有难得一见的棋楠雕件,更是展示了遵循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的沉香线香与沉香香粉。这一展览不仅让人们近距离接触了国内历史悠久的沉香文化,更是一顿别具“韵味”的暑期文化大餐,让普通百姓也能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在文化中,制香历史源远流长。从周始,燃烧香料便成为祭祀天地的重要仪式。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通过香草来抒发心情,赞美君子的高洁。到了汉代,熏香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甚至传入了东南亚地区。唐宋时期,香已经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居室厅堂还是宴会庆典,香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2015年起,“沉香香品制作技艺”已被上海市列入非遗名录。现今的制香工艺却因化学香精和加工技术的广泛使用而发生了改变。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人致力于传统制香技术的传承与弘扬。市级非遗传承人任刚便是其中之一。
在吴兴路上的一家老店“雍荷堂”,任刚不仅传承着沉香制作技艺,还积极推广香文化。他不仅跟随老工学习鉴香,还与国外的收藏家交流木雕艺术创作。他的粉丝群里,定期举行的品香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了制香历史和非遗技艺。他还开发了一系列文创衍生产品,让非遗文化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