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逐渐变凉,家里的熊孩子们依旧在体育锻炼后汗流浃背地喊着让家长去买运动型饮料,是不是很熟悉的场景?而且,自己在工作繁忙时或运动后,也常常依赖各类功能性饮料或者运动型饮料对吧?
大家有没有想过,职业运动员在比赛中场休息时手里拿的瓶子,和你们喝的那些饮料可不是同一回事?更重要的是,那些大家常喝的红牛、日加满、尖叫等,真能像广告里宣传的那样提神、补充能量、恢复体力吗?
关于这些问题,喜欢追求真相的我,特意向苏州市体科所的陈丰请教了意见。至于得到的答案,让我不禁哭笑不得。
还是从了解这两种饮料的区别开始吧,先科普一下。
功能性饮料
在我国,功能性饮料被归类为“保健品”,也就是包装上标有保健品蓝色标识的饮料,像红牛、力保健、日加满等都属于这一类。下次去超市时,大家不妨留心一下,买这些饮料时可得小心,毕竟这可不是普通的饮料!
功能性饮料的成分并不复杂,主要成分之一是牛磺酸,这种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也有一些品牌会加入其他成分来增强效果,例如红牛、乐虎、黑卡、麒麟魔力氨基酸等,每个品牌的功效不尽相同。这类饮料确实能在熬夜或者极度疲劳时,帮助缓解身体的疲倦感。
看到这里可千万别急着去买这些功能性饮料!它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一些特殊人群提供所需的补充。例如,运动员或者长期高强度工作的人员,他们的身体需要额外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而功能性饮料就是针对这些特殊需求设计的。
这意味着,如果你没有类似的需求,随便喝这些饮料,甚至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负面作用。举个例子,许多功能性饮料含有盐分。如果你并不需要额外补充盐分,摄入过量的钠盐可能会给身体增加负担。
运动型饮料
说到运动型饮料,它们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电解质补充饮料,以宝矿力为代表;另一种则是维生素补充饮料,如脉动、尖叫、激动等。还有少量是补充葡萄糖的饮料,例如葡萄适等。
这里要提醒大家,运动型饮料的核心功能是帮助补充因运动流失的水分、电解质和维生素等物质。简单来说,除非你因为运动导致了这些成分的流失,否则你其实不需要喝运动型饮料!
那么,为什么运动员在比赛中场会喝运动型饮料呢?解释清楚了这个问题,你就明白为什么一般人不需要这么做了。
运动员在高强度运动后,体内大量的水分、电解质、钠、钾等物质流失,因此他们需要通过运动型饮料及时补充。这类饮料中的糖分和钠钾等成分,可以有效帮助运动员恢复体力,保持能量水平。尤其是在超过一小时的剧烈运动后,运动员的身体更需要这些补给。许多运动学校会为运动员准备多种不同功能的运动型饮料,有的用于恢复疲劳,有的则有助于增强肌肉等。
但正如陈丰所说:“普通人比如打了一场篮球,或者跑了半小时的步,去超市买一瓶运动型饮料,实际上远不如喝一瓶矿泉水来得有效。你的运动量并不足够大,体内流失的也只是一些多余的物质,电解质和糖分基本上是原封不动地留在体内,喝再多也没什么效果。”
孩子们能喝运动型饮料吗?
如果问孩子们能不能喝运动型饮料,答案是肯定不行的!但为什么呢?还是要仔细为大家解释一下。
青少年大多数是业余锻炼,运动频率和时间都比较少,通常每周一次,时间也不会超过一个小时。而这些孩子们大汗淋漓的样子,其实运动强度和无法相比。即便他们偶尔锻炼两个小时,实际上其中大部分时间只是“随便动一动”。特别是12岁以下的孩子,他们的身体负担相对较轻,运动型饮料中的高含钠成分和,可能对他们的心脏带来不小的压力。而且,饮料中的烟酸等成分,如果摄入过量,还可能引发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