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名士如李白、诸葛亮、花木兰等,其籍贯地常为各地所“争夺”,这背后多与文化旅游的利益相关联。这种争夺战在文化领域屡见不鲜,而与之相对的地理实体的归属则显得较为明确,如黄山归属安徽,华山归属陕西。
在多省交界的地区,似乎也存在着某种形式的“争夺”,武陵山便是一例。武陵山或其片区,其名涉及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的多个县市区。这四地的武陵山概念各具特色,各显其能。
在湖北来凤县,有以武陵山命名的医院。而在湖南的张家界市、凤凰县等地,都能见到以武陵山命名的大道;吉首市还建有一座武陵山大剧院。而在张家界市的武陵源区及其景区,以及常德的武陵区等地,也都与武陵山紧密相连。甚至在贵州铜仁市,也以武陵山命名了大道。
关于张家界的武陵源,它是众多游客向往之地。重庆市也对武陵山这一名片进行了一系列利用,比如黔江区的重庆黔江武陵山机场(原重庆黔江舟白机场),涪陵区的武陵山森林公园、武陵山大裂谷等景区均以此命名。
提及武陵山的主峰,那便是位于贵州省内的凤凰山,海拔高达2570米。而梵净山作为武陵山的主脉,位于贵州铜仁市,是5旅游景区及自然保护区。
由于各地都在使用武陵山这一名片,品牌效应并未在同一地域形成聚焦,使得武陵山的中心定位显得模糊不清。重庆涪陵区的武陵山森林公园被许多人视为最接近“武陵山心”的景区。这个4旅游景区基于原大木林场而建,虽然有着强大的“武陵山”品牌支持,但其知名度却未能超越邻近的武隆区仙女山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