挼是什么意思_挼是哪里的方言

2025-01-1904:15:08百科知识1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了网络热传的15个“贵阳方言字”。除“脚还是bāi”的bāi字和“炖得好pā哦”的pā字之外,其余13个字已被录入到字典里,并为它们注明了注释。对此,我们特别针对30名土生土长的贵阳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他们能否准确书写这些方言字的问题引起了不少兴趣。

方言调查:贵阳话能说不会写?

近日,网上热议的贵阳方言字包括“把淘米水bì干”、“好想ruá几把”、“bào母鸡”、“把老壳mì下克”等。除已提到的个别例外,大多数词汇都在字典中有记录。仅个别字的音韵与当地实际发音略有差异,例如“挼”字的贵阳方言读“ruá”,而实际应念“ruó”。

在这次调查中,30名贵阳居民均能流利地说出这些方言词汇。令人惊讶的是,9人完全无法书写这些词汇。而剩下的21人中,仅有1人能够正确书写“抻”、“抷”、“拽”等4个字的规范写法。3人能够正确书写3个字,其余17人尽管尝试书写但全部写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抻”字被提及的次数最多,有4人正确书写了该字。

贵阳话特色:文字背后的文化魅力

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家涂光禄教授深入研究贵阳话近40年,对贵阳方言有着深厚的了解。他指出,尽管大部分贵阳方言词汇可以用文字书写,但仍有一部分特色词汇缺乏对应的文字表达。这并不妨碍根据音韵在古籍中查找到“本字”,即“考本字”。

涂教授解释说,方言词汇的创造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需要满足“音、形、义三者结合”的原则。他举例,“快点关火,水都pū出来哦!”这句话中,“pū”可以写成“潽”,也可以写成“沸”,两者在音韵学上是相通的。他谈到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融,指出一些具有特殊表现力的方言词汇最终会进入普通话。

方言保护与传承:顺其自然与发展创新

在采访小学生关于方言流失问题时,涂教授认为语言是发展变动的。他指出尽管贵阳话在变化中,但目前没有消亡的可能。对于方言保护,涂教授主张顺其自然,强调语言变化是一个客观存在和自然现象。同时他也提到了一些特定词汇的流行与消逝现象。为了保存和发扬贵阳方言文化,需要依靠当地人的努力和各种文化形式的传播。

附:实际使用的网传15个“贵阳方言字”举例说明

比如,“今天炖的排骨火巴(pā)得很哦!”,提醒人们快点把淘米水滗(bì)干。

看到有个人跍(gū)在路边好可怜哦!

小狗看起来好可爱哦!好想ruá几把毛!

有种鸡叫菢(bào)母鸡,正在孵蛋。

你能不能拽(zhuāi)球过来一下呢?

后他的脚还很受伤呢!

赶紧把头低下来哦!

哎呀!我被鱼刺卡住了!

你坐一下让我伸伸脚。

别对我动手动脚的。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