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林场建设者_塞罕坝植树人的事迹简介

2025-01-1900:38:51百科知识16

长城网讯:

赵振宇与他的妻子白文娟,是一同上坝的先驱者。他们的故事,充满了坚韧与付出。

艰苦的岁月

1962年,为了响应号召,赵振宇刚从承德农业专科学校毕业便来到了塞罕坝。那时的塞罕坝,满目荒凉,吃住都是问题。他与其他年轻的知识分子们一起,积极投身于机械林场的建设。他们住的是草窝棚和地窨子,吃的是土豆和黑莜面窝窝头,喝的是雪水。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凭借着一腔热血,克服了种种困难。

坚定的信念

造林工作并非易事,尤其是在气候恶劣的高海拔地区。赵振宇和他的同事们摸索出了适合当地条件的种植技术,成功培育出了优质的苗木,并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他们不仅完成了交付的造林任务,还为后来的绿化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初心不改

赵振宇认为,无论是哪个年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奉献。他以务实的态度,从施工员到分场场长,再到退休后的绿化工作,一辈子都在为造林事业努力。他的坚守和努力,为当地带来了绿水青山,也为老百姓创造了财富。

【记者手记】

在采访过程中,赵振宇老人时常会询问记者关于他们个人生活的问题。虽然他的记忆力有所减退,但一谈到年轻时上坝造林的故事,他就变得神采奕奕。他与妻子白文娟的深厚感情,以及他们为家庭、为林场的付出,都让人深感敬佩。他们的故事,是一代塞罕坝务林人的真实写照。

两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让整个采访过程更像是一次久违的家族聚会。当谈到对家人的愧疚时,赵振宇老人眼中泛起了泪光。他坦言自己常年在外工作,对家庭的照顾不够。而白文娟老人却表示理解与支持,她认为过日子就是两个人一心一意的。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