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数字生活——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斌 摄
在家学习的孩子与网络的互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曹景荣 摄
小编的观察与思考
在屏幕时代,孩子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家长们在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自由度上常常面临挑战。为了孩子的健康,他们往往对孩子的电子产品使用进行严格管控。
如何平衡孩子的读书与玩电子产品的时间?这是一个让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斗智斗勇中的亲子约定
案例一:小丽的妈妈
年龄:10岁女生的妈妈
随着女儿逐渐长大,我发现在看电子产品方面需要和她斗智斗勇。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女儿就戴上了OK镜矫正视力,这让我深感担忧。每天都要监督她清洁、摘戴眼镜,还要定期购买昂贵的眼镜片。为了减少她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我和女儿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
协议内容包括:周一至周五,除了必要的搜索和课外阅读,不得使用Pad和手机。如有违反,将受到罚款处罚。周末则允许她每天玩半小时电子产品,其他时间由我保管。
虽然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我们都尽力去执行。
案例二:小王的爸爸
年龄:12岁男孩的爸爸
小王喜欢玩游戏和看动画片。为了他的视力健康,我和他制定了“君子协定”。我们约定了游戏和看电视的时间,并明确了违反规定的后果。
我认为,作为父母,我们不仅是孩子的监护人,更应该是他们的榜样。我减少了自己在家的刷手机时间,多陪小王读书和写作业。周末也会带他去户外活动。
手机家长模式的探索
案例三:小明的妈妈
年龄:13岁男孩的妈妈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手机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孩子玩手机的问题,我选择了使用手机的家长模式来管理。我设置了管理密码,规定了手机的使用时间,并限制了与游戏相关的APP的使用。
虽然有时会遇到孩子密码的情况,但通过与孩子的双边会谈,我们设定了相对合理的手机使用时间。我认为,只有在细节上努力做到无懈可击,才能实现“健康使用手机”的目标。
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约定
案例四:小棉的妈妈
年龄:15岁女孩的妈妈
与棉哥的中,我学会了信任与约束的平衡。我们约定,她可以在做完作业后玩一定的时间手机,但要当着我的面玩。这种光明磊落的约定让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我相信游戏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希望有一天,棉哥能明白这个道理。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我们都在努力寻找与孩子相处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