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铵化学式_碳酸铵受热分解方程式

2025-01-0902:55:11百科知识13

在日常的化学实践当中,我们常听到关于碳酸的酸式盐的溶解性特点,这一定性地解释了金属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结合后,往往可以得到可溶性的碳酸氢盐,而不太容易形成碳酸盐沉淀。在化工生产流程中,为何常选用NH4HCO3作为金属离子沉淀剂,而非像Na2CO3这样的可溶性碳酸盐?让我们通过一系列案例来深入探讨这一现象。

案例一:绿矾(FeSO4·7H2O)的综合利用。

当绿矾与NH4HCO3在溶液中按1∶2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时,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HCO3-→FeCO3↓+CO2↑+H2O。

案例二: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碳酸锰(MnCO3)。

在含有Mn2+的溶液中加入NH4HCO3,反应生成MnCO3,其离子方程式为Mn2++2HCO3-→MnCO3↓+CO2↑+H2O。

案例三:碳酸锶的制备。

在天青石(主要成分为硫酸锶)为原料的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铵,生成碳酸锶沉淀。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r2++2HCO3-→SrCO3↓+CO2↑+H2O。

发散思维:金属离子如Ba2+、Cd2+、Ni2+、Cu2+、Pb2+、Ce3+等在与HCO3-反应时,均会生成对应的碳酸盐沉淀。为何选择NH4HCO3作为沉淀剂?这与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pH值及溶度积等有关。

以Fe2+与HCO3-的反应为例,常常有学生写出错误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分析应该是:Fe2++HCO3-→FeCO3↓+H+,合并两个反应得总式Fe2++2HCO3-→FeCO3↓+CO2↑+H2O。这一反应的解释了为何在化学反应中,主要生成的是碳酸盐沉淀而非氢氧化物沉淀。

定量分析:对于上述金属离子为何主要生成碳酸盐沉淀,我们可以通过计算NH4HCO3溶液中OH-和CO32-的浓度来理解。在0.1mol·L-1NH4HCO3溶液中,由于HCO3-的水解,使得溶液中CO32-的浓度远大于OH-的浓度。金属离子更倾向于与HCO3-结合,生成碳酸盐沉淀。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通过溶度积来定量地理解这一现象。例如,比较不同碳酸盐的溶度积(Ksp)与反应体系中金属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浓度商(Q),当Q大于Ksp时,才能得到碳酸盐沉淀。这解释了为何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条件(如提高NH4HCO3溶液的浓度)来使反应向着生成碳酸盐沉淀的方向进行。

NH4HCO3在化工生产中被用作金属离子的沉淀剂,主要是由于其能提供充足的碳酸根离子,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溶解度较低的碳酸盐沉淀。这不仅解释了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选择NH4HCO3而不是其他碳酸盐,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化学反应机制的机会。

附: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及部分碳酸盐的溶度积表(见下表)。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