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武汉老字号的传统手工汤圆销售火爆的场景。中新社发 张畅摄
元宵节的临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汤圆市场,各类汤圆成为了消费者的心头好。在这充满喜悦的节日氛围中,你或许会好奇,元宵节为何与汤圆有着不解之缘?汤圆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呢?
元宵节,也被称为“上元节”或“灯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自汉代始,至明清时期,它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间的三大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汤圆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美食。
据历史资料记载,唐五代时期已有“面茧”“圆不落角”等元宵节食品,而到了南宋时期则出现了“乳糖圆子”。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汤圆的前身。在《元宵煮浮圆子》一诗中,描绘了汤圆在水中浮沉的景象。
照片资料:北京的老字号商家正忙碌地制作着现摇元宵,其需求量甚至达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
值得一提的是,汤圆与元宵虽然同为节日美食,但在制作工艺上却有所不同。元宵是经过摇制而成,而汤圆则是通过包制而成。在馅料的选择上,汤圆可谓是花样百出,甜咸皆宜。甜馅中常含有豆沙、枣泥、果仁等,而咸馅则可能包含鲜肉丁、虾米等。
市场上还有创新口味的菜馅汤圆,以芥、葱、蒜等食材组成,被称作“五味元宵”,寓意着勤劳、长久与向上。与此草莓、芒果等水果口味的汤圆也备受追捧。
回忆起在南京度过的童年时光,钟琴女士表示,无论是称呼其为元宵还是汤圆,其制作与食用的过程总是充满欢乐。传统的馅料如芝麻、豆沙等深受喜爱,而现代的创新口味如白砂糖加板油粒等也颇受欢迎。
图片展示:搓制汤圆的技巧,以及一煮就开花的情景。
钟琴女士分享道,准备面和馅料是过节的必备工作。先用开水和面,再一点点加水。包汤圆时全家人都乐在其中,“馅料的种类繁多,从传统的口味到现代的组合都有。”
关于汤圆的吃法,除了常见的煮食外,还有蒸食、油炸、炒食等多种方式。尤其是油炸的汤圆,当油温适中时将汤圆放入锅中炸至金,再捞出食用时口感酥脆。
民俗专家高巍解释说,汤圆因其形状与圆月相似,寓意着团圆和吉利。无论人们称之为汤圆还是元宵,也不论其制作方法如何变化,都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