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后方的园地,昔日名为百草园。现今,这片土地已与朱文公子孙的宅邸一同售出,与我最后的记忆相隔已有七八年之久。在那时,它确实只生长着一些野草,但那时的它却是我欢乐的天堂。
百草园里,绿意盎然。菜畦碧绿,石井栏光滑,高大的皂荚树挺立,紫红的桑椹诱人。鸣蝉长吟于树叶间,黄蜂伏于菜花上,云雀从草间直窜云霄。仅仅在周围的泥墙根一带,就趣味无穷。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有时翻开断砖,会遇见蜈蚣或。何首乌的藤蔓与木莲相互缠绕,木莲的果实像莲房,何首乌的根则肿胀巨大。虽然曾拔过何首乌希望寻得人形根茎,却总是以失败告终。
曾听闻园内有一条赤练蛇,因此长草之处我们是不敢涉足的。长妈妈曾为我讲述一个关于古庙读书人的故事,使我更加谨慎地避免夜晚的陌生声音。
至于冬天的百草园,雪后更是别有一番。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鉴赏之才,而冬日的百草园人迹罕至,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捕鸟则成了我们的乐趣所在,虽然大多时候捕捉到的都是麻雀,但那种寻觅与探索的过程却令人兴奋不已。
闰土的父亲教我捕鸟的方法,我却总是难以捉到。他曾告诉我得失的缘由:我太心急,未能等到鸟儿走到中间便拉起了绳索。
书塾的回忆也随之而来。不知为何我被送进了这全城中最为严厉的书塾。我无法再常去百草园玩耍了。向我的蟋蟀、覆盆子及木莲们告别后,我踏上了前往书塾的道路。
穿过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书房悬挂着“三味书屋”的扁额,下方画着一只的梅花鹿伏于古树下。行礼之后,我恭敬地面对着这个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关于“怪哉”这虫的故事,我曾向先生询问,但他似乎并不愿意说。我明白做学生时不应问这些事,只需读书。年纪大一些的人往往如此,我已遇见过好几回了。
在书塾的日子里,我专心读书、习字、对课。先生起初对我严厉,但后来态度好起来。给我读的书逐渐增多,对课也逐渐加字,从三言到五言,最终到了七言。
三味书屋后方也有一个小园子。虽小却能攀爬花坛折腊梅、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是最好的消遣。但因同窗们常去园中玩耍太久便不可行。先生在书房大声呼唤我们回去读书时,我们便一个接一个地回去继续学习。
先生虽然有戒尺和罚跪的规矩但他并不常用只是瞪几眼大声说:“读书!”于是我们便放开大声朗读起来人声鼎沸此起彼伏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先生自己也沉浸在读书之中偶尔会露出微笑摇头晃动身体仿佛在享受其中……
在书塾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也画了很多画但因需要钱用我卖掉了《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给了一个有钱的同窗如今这些东西早已不见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