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武汉“成语中的动物世界”主题活动火热展开
武汉的8月,大地阳光炙热,却也无法抵挡孩子们对于探索和学习的热情。在这时,武汉自然教育举办了以“成语中的动物世界”为主题的活动。公开征集的亲子家庭纷纷报名参加,他们在武汉动物园内,与科普导师彭少波一同开启了一段别开生面的游学之旅。
武汉动物园,一个孩子们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乐园。这里不仅拥有大熊猫、川金丝猴等珍稀动物,更是一个融合了多种文化与生态的展示窗口。这些动物们为游客们提供了近距离观察和了解野生动物的机会,而今天,它们也成为了孩子们学习成语的生动教材。
彭少波老师详细介绍了武汉动物园内丰富的本土动物种群。本次成语课程主要在进行,通过游学参观和互动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他特别设计了一条动物园“成语”路线,沿着这条路线,孩子们可以一边参观动物一边学习相关的成语故事。
在东北虎馆旁,彭少波开始引入成语的概念。“有没有哪个成语是描述外国动物的?”他的提问引起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随后他解释道,古人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锤炼文字,创造出了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这些成语与我国的历史和文化息息相关,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
在鹿科动物展区,彭少波带学生们认识了麋鹿——这个被誉为“四不像”的奇特动物。它的形象在“指鹿为马”这一成语中也有所体现。在狼馆中,他以狼为切入点讲解了与之相关的成语。孩子们积极思考,有的还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在鹈鹕绘本馆中,通过看图猜成语、即兴抢答等互动游戏,孩子们不仅巩固了所学成语的应用和理解,还收获了学习的乐趣。活动现场,学生们不仅学到了新的成语知识,还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家长张飒表示:“在大语文时代,孩子能够沉浸式地在动物园感受真实的自然场景,通过成体系的课程内容感受传统文化,让我感觉收获满满。”而彭少波也表示:“认识本土动物的同时也是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
此次活动由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指导,武汉动物园、长江日报科普传播中心共同承办。活动作为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的自然教育科普主题活动之一,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推广自然教育和传统文化知识。相关负责人表示,“‘趣’爱野生动物——我在动物园学语文”活动将作为系列课程持续开展下去,未来还将开设更多主题活动,欢迎大家关注和参与。
本活动的文字记录者郭淞兵与通讯员宋莉、乐霞一起分享了这场寓教于乐的自然教育活动的故事与感想。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引起更多人对传统文化和自然教育的关注与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