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江的读音是“Qū Yuán tóu jiāng”。
屈原,名正则,字灵均,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早年受到楚怀王信任,担任左徒、三闾大夫等官职,负责起草文书、接待宾客、管理国家大事。屈原提倡“美政”,主张改革内政,联齐抗秦,但遭到小人谗言和排挤,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屈原的诗歌作品以《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为代表,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他的诗歌语言瑰丽,想象奇特,情感真挚,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称为“楚辞之祖”。
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都被秦军攻破,屈原悲愤交加,不愿看到楚国灭亡,于是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怀抱石块,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屈原的投江行为,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对黑暗现实的无尽愤慨,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屈原投江的读音“Qū Yuán tóu jiāng”,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屈原伟大精神和崇高品格的传承。他的故事和诗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