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玲珑白寒枝黄,冬藏岁至心所安。”
岁月如轮回,时光流转不息。当屋顶的雪花愈发纯净,树上的枝叶愈发沉静时,冬至悄然而至。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作为冬季的重要节气,冬至被视为阴阳交替、阴阳消长的关键期。
此时的我们,应顺应自然节气的转变,调整身心,透过严寒的表象洞察冬至的智慧。下面,让我们一起探讨冬至的习俗与养生之道。
吃三食,迎冬至
《晋书》中载:“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 冬至不仅是一种节气,也是中间传统的祭祖节日。
在北方,人们大多会在冬至这一天品尝新麦制成的水饺和馄饨。而在南方,人们则钟爱汤圆、糍粑以及米团等稻米制品。
1. “贺冬”尝新品
《汉书》有言:“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将这一天视为吉祥之日,举行庆贺活动。
北方人常在冬至日以饺子寄托对家人的情感,而南方人则通过汤圆等食物来庆祝这一节日。
2. “养冬”食果蔬
古诗云:“秋收冬藏养身形,瓜果梨桃增营养。” 秋冬季节,果蔬丰富多样,柑橘、萝卜、白菜等都是这个季节的佳品。
柑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既能满足味蕾又能美容养颜;而鲫鱼则被誉为冬日进补的佳品。
3. “储冬”吃补品
民间谚语说:“冬吃鲫鱼夏吃鲤。” 鲫鱼富含优质蛋白和多种维生素,对脾胃虚弱者有很好的滋补效果。
忌三事,顺阴阳
古籍记载,冬至有三候变化。为了维护体内初生的阳气,我们需要了解并遵循一些冬季养生的禁忌。
1.忌生冷
古人认为,在阳气微弱的冬至时节,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以免造成体内阴阳失衡,损伤脾胃。
2.忌暴暖
虽然寒潮和冷空气频繁,但过度取暖可能导致体内新陈代谢紊乱。既要防寒也要避免过度取暖。
3.忌干燥
冬季常喝羊肉汤不仅能防寒滋补气,还能生津止渴降火气。在干燥的冬季,这无疑是一种极好的养生之法。
养三气,护身心
<庄子》云:“人之生,气之聚也。” 冬至作为阳气初生的关键节点,更是我们养气养生的最佳时期。
1.养烟火气
《后汉书》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享受团圆之乐是极好的选择。
2.养孩子气
无论世事如何沉浮,保持一颗初心不改的童心至关重要。这股孩子气能让我们在生命的“至暗时刻”保持希望。
<h4.3.养书卷气
读书不仅能增长见识、脱离低级趣味,还能涵养一身浩然正气。今年冬至,不妨静心读书、沉淀蓄力。
“光阴不待人,须惜此时心。” 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享受这个特殊的节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