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少之又少,微乎其微的成语大揭秘

少之又少,微乎其微的成语大揭秘

“少之又少,微乎其微”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老子》第十四章。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非常稀少或微小,几乎难以察觉。在现代汉语中,它常用来强调某种情况的罕见性或重要性。

成语解析:

– “少之又少”:表示数量很少,进一步强调了稀少的程度。

– “微乎其微”:形容极其微小,几乎无法察觉。

这个成语的出处是《老子》第十四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大家都认为美好就是美好,那么丑陋就会随之而来;如果大家都认为善良就是善良,那么也会随之而来。这里的“少之又少,微乎其微”可以理解为,如果大家都认为某物稀少或微小,那么这种状态就会变得普遍和严重。

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各种场合,以强调某些事物的稀有性和重要性。例如:

1. 在描述一个珍稀动物时,可以说:“这个物种已经非常罕见了,真是少之又少。”

2. 在讨论一个历史事件时,可以说:“那个时期的历史资料非常稀缺,微乎其微。”

3. 在表达对某个人的喜爱时,可以说:“他的作品虽然不多,但每一篇都写得非常精彩,真是少之又少。”

4. 在评价一个城市的文化遗产时,可以说:“这座城市的古迹虽然不多,但每一座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真是微乎其微。”

“少之又少,微乎其微”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提醒我们珍惜那些稀有和珍贵的事物,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少之又少,微乎其微的成语大揭秘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