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乎高哉!这四个字出自《论语·泰伯》,常被用来形容泰山的高大和壮丽,抒发对崇高境界的赞叹。然而,这“危”字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和多重含义,远不止“高”那么简单。
首先,“危”的本义是危险、 precarious,指在高处立足不稳,随时可能坠落。这恰恰与泰山的高大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攀登泰山的艰辛和不易,以及站在巅峰时内心的敬畏和警醒。泰山虽高,却也暗藏“危险”,需要人们谨慎对待,不可掉以轻心。
其次,“危”也引申为“端正、直立”。《说文解字》中解释“危,高也,从人,从几,人立于几上而危。” 这里的“几”指的是小矮桌,人站在矮桌上,身体必然端直,不敢倾斜。因此,“危”也象征着正直、严谨的品格和态度。
再者,“危”在古代还与祭祀有关。古代祭祀时,常将祭品放在高台上,称为“危”,以示对神灵的敬畏。这种用法也体现了“危”所蕴含的庄严、神圣的意义。
综上所述,“危”字在“危乎高哉”中并非简单的形容词,而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它既指物理上的高耸和危险,也象征着精神上的正直和庄严,更体现了人们对崇高境界的敬畏和追求。只有深入理解“危”字的这些秘密,才能真正领悟“危乎高哉”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