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疆工匠”乌力吉:传承蒙古族非遗文化,匠心独运手工雕刻马头琴,奏响草原之声》
经过一系列纯手工的精细工序,如刨挖、粘接、打磨和雕刻,乌力吉正细心地照料着他刚刚完成的马头琴,就像对待自己最珍贵的孩子一般。
马头琴,这种带有蒙古风格的拉弦乐器,因其琴头雕刻有马的形象而得名。乌力吉制作出的马头琴,演奏出的乐曲充满深沉粗犷的风格,完美展现了蒙古草原的生活面貌。
乌力吉强调,制作马头琴不仅仅是一个提升工艺的过程,更是他融入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制作马头琴需要深入理解‘声音的味道’,将文化与工艺相结合,追求极致的匠心与品质。”
出生于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的乌力吉,在蒙古族家庭长大,从小就跟随拉希德力格学习拉弦乐制作。1985年,他独立完成了第一把马头琴的制作,之后不断研究、改进,注重细节、质量和工艺上的精益求精。
与其他马头琴工匠不同,乌力吉的手工制作独具匠心,他注重创新,追求每一道工序的精细与完美。从选料、雕刻、组装、打磨,到调音、上漆等环节,他都亲手完成。乌力吉表示,制作一把优质马头琴需要一个月时间,经过七八十道工序,这样的马头琴音色音质更佳。
在乌力吉眼中,每一块用于制作马头琴的木料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他强调与木料的沟通至关重要,手工制作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木材的特性,呈现出最完美的声音。
乌力吉的技艺获得了著名马头琴艺术大师齐宝力高的高度认可和评价。齐宝力高评价他的马头琴制作技艺:“无论是音质音色等方面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是一个创新的奇迹。”
乌力吉不断创新,2005年成功研发了内蒙古第一把挖板马头琴。自2015年以来,他开始致力于复原失传的蒙古族乐器,目前已成功复原35种。他的目标是让世界更多人了解和学习蒙古族乐器与音乐文化,以此弘扬草原文化。
对乌力吉而言,制作马头琴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希望将这一技艺传承下去,因此开展了“名师带徒”计划,教授马头琴制作的每一个细节,培养学员对乐器工艺的热爱,让蒙古族的乐器在草原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乌力吉已培养出58名优秀的马头琴制作人才。他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18年,他被评为内蒙古区级马头琴制作技艺传承人,同年被评为技术能手;2019年更是荣获呼和浩特市“五一劳动奖章”,并被内蒙古总工会选为“北疆工匠”的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