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俊明谈媒体责任
在2月9日的《上海老年报》头版右下角,发布了一则《敬告读者》。公告中提到,为了欢庆新春佳节,本报将在2月18日(星期四)休刊一期。但这期休刊的内容将在今年的重阳节进行补发。这一决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不同于其他报刊节假日前的常规休刊启事,《上海老年报》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选择将休刊内容在重阳节进行补发,这样的做法在媒体界颇为罕见。
在当前纸媒面临困境的背景下,许多报刊选择静悄悄地告别读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在这种大环境下,一些报纸可能会忽视读者的利益,引发读者的不满。比如,有些报纸会擅自减少版面,降低内容的质量和数量,甚至在节假日期间选择全面休刊或减少版面。这种做法往往会通过发布所谓的“启事”告知读者,甚至有些报纸会直接停发数期,毫无预兆。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份报纸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强行维持,却不注重与读者的沟通和承诺,很可能会引发读者的不信任。如果报纸可以随意休刊,消费者也只好选择停止订阅。这种不守信用会导致读者基础的动摇,发行量下跌,形成恶性循环。
《上海老年报》却展现出了不同的态度。这份报纸信守与读者的合约,内容实用、编良,甚至在休刊后还能进行补发,令人感到欣慰。这种对读者的尊重和诚信体现了报纸的责任和担当,也是其订阅数能够保持存量的重要因素。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中,《上海老年报》的做法无疑为其赢得了读者们的信任和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