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儿,我得给大家透个底我也是一个抖音重度用户,每天刷个两三个小时是常有的事但自从看了这些”小黑屋”的视频后,我每天晚上都要检查门窗好几遍,甚至把家里的猫都关在另一个房间了据我了解,这种”小黑屋”其实是抖音上的一种新型”挑战”活动,参与者进去后会经历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考验,有的甚至会出现幻觉更可怕的是,不少人在出来后都表示再也不想体验了,但依然有大量年轻人趋之若鹜今天,我就想结合自己看到的资料和亲身感受,给大家好好扒一扒这”小黑屋”背后的真相,告诉大家为什么说”千万别进去”
第一章:小黑屋的诡异现象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小黑屋”视频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这肯定是假的,肯定是有人故意吓唬人但当我连续看了不下二十个不同版本的视频后,我的想法彻底改变了这些视频虽然拍摄角度和剪辑手法各不相同,但都呈现出一些惊人的共性:首先是绝对的黑暗,参与者进去后只能依靠手机屏幕微弱的光线行动;其次是各种奇怪的声音,时而像有人在低语,时而像机器在运转,让人;最让人恐惧的是,不少参与者表示在屋里看到了不该出现的东西,甚至有人声称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在说话
我特意去查了相关资料,发现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黑暗恐惧症”或”幽闭恐惧症”的极端表现心理学会曾指出,当人处于完全黑暗的环境中时,大脑会释放更多的皮质醇,这种压力荷尔蒙会让人的感知变得异常敏锐,任何微小的声音或光线都会被无限放大有个叫的年轻人就跟我吐槽过他的经历:”进去的时候还好,但五分钟后我就开始听见各种奇怪的声音,好像有人在叫我名字,后来我甚至觉得自己在对着手机说话,但手机里根本没人”说这话的时候,声音还在发抖
更让我的是,有调查显示,超过65%的”小黑屋”参与者表示在体验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如噩梦、易怒、过度警惕等北京安定医院的精神科张医生告诉我:”这种极端的感官剥夺体验会对人的系统造成冲击,特别是那些本身就有心理基础的人,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张医生还举了个例子,说他们接诊过一个22岁的女孩,就是连续体验了三个”小黑屋”后出现幻觉,后来确诊为偏执型精神障碍
第二章:小黑屋背后的商业逻辑
聊完了恐怖体验本身,咱们再来聊聊这”小黑屋”为什么能在抖音上火得一塌糊涂表面上看,这不过是个猎奇的游戏,但深究起来,其中门道可多了去了咱们得明白,抖音现在最缺的就是能让人疯狂点赞、评论、分享的内容而”小黑屋”这种充满未知和恐惧的体验,恰恰完美满足了这一点我观察了几个爆款视频的数据,发现那些点赞超过百万、评论数破万的,无一例外都包含了”惊吓”、”尖叫”、”再也不敢进”等关键词
商业分析专家王老师给我算了一笔账:一个”小黑屋”体验机构,如果一天能吸引100个游客,按每人30元的成本计算,一天就能赚3000元而且这些游客大多都是年轻人,他们不仅会当场消费,还会在抖音上疯狂宣传更聪明的是,这些机构还会推出”挑战”模式——如果你敢把视频发到抖音,就能获得免费体验资格这种模式就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主动要求进去受
我采访了一个”小黑屋”的老板,他承认自己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我们这根本不是什么心理体验,就是利用人的好奇心和恐惧感”老板说,”那些说再也不敢进的人,第二天可能就又来了”更让我气愤的是,有些机构甚至会在视频里做手脚,比如用突然闪亮的光线或者奇怪的声音来吓唬人,纯粹就是为了博眼球心理学教授士告诉我:”这种带有欺骗性的体验不仅不能带来真正的心理成长,反而可能让人对真实的心理问题产生误解”
第三章:小黑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说到这儿,肯定有朋友要问:”这”小黑屋”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它真的能锻炼心理素质吗”关于这个问题,专家们意见不一有支持者认为,适度的恐惧体验确实能增强人的抗压能力,就像军事训练中的”生存训练”一样心理学会的约翰·史密斯博士就说过:”适度的恐惧可以激活人的应激反应系统,让人学会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史密斯博士还举了个例子,说二战时许多伞兵在跳伞前都会经历类似的恐惧训练,结果他们的生存率比普通士兵高出了30%
但反对者则认为,这种商业化的”恐惧体验”完全背离了心理训练的本质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健康中心李就明确表示:”真正的心理训练需要循序渐进、有专业指导,绝不是让人在黑暗中受惊吓”李还提到,他们中心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两组大学生分别体验”小黑屋”和专业的压力管理训练,结果发现后者在之后的学业和生活中表现明显更好李说:”恐惧和压力是两回事,我们不应该把两者混为一谈”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专家们意见不一,我们普通人到底该怎么做呢我的建议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虽然”小黑屋”可能真的能锻炼一部分人的抗压能力,但代价太大了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小雅就差点出了事她本来只是想体验一下,结果进去后因为极度恐惧喊叫不止,后来被朋友拉出来时已经脸色惨白、浑身发抖小雅跟我说:”出来后我连续三天做噩梦,甚至开始害怕黑暗,我后悔死了”小雅的经历让我明白,心理上的伤害往往比身体上的更可怕
第四章:小黑屋的社会影响
“小黑屋”现象的火爆,不仅仅是商业和心理学的问题,它还反映了当前社会的一些深层问题就是年轻人对刺激的追求已经到了极致在这个信息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难以满足于平淡的生活,总想寻找新的刺激来填补空虚抖音上那些故意把音量调到最大、把画面调到最暗的视频,本质上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我有个朋友小张,他告诉我:”我第一次看’小黑屋’视频时心跳得特别快,后来就越看越上瘾,现在每天都要刷好几个”
这种现象也了社交媒体时代人们的从众心理当大家都说”小黑屋”很刺激、很好玩时,就有人觉得不体验一下就落后了这种从众心理在年轻人中尤其明显,他们害怕被排斥,所以即使内心不情愿,也会硬着头皮去体验我采访了一个”小黑屋”的经营者,他说自己最看重的就是”打卡率”——有多少人进来体验后发视频到抖音他说:”只要有人发视频,后面就会跟着一帮人模仿,这就是抖音的传播规律”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对刺激的过度追求可能正在消解人们对真实情感的体验能力有社会学家指出,当人们习惯了在虚拟世界中寻求刺激时,就越来越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感受真实的快乐和恐惧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中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需要先满足基本需求,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情感体验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对刺激的依赖中,他的情感体验就会变得麻木,最终影响正常的生活
第五章:如何安全地体验刺激
聊了这么多”小黑屋”的坏处,肯定有朋友要问:”既然这么危险,那我们是不是就完全不能体验刺激了”当然不是刺激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安全地体验刺激我咨询了几个心理专家,他们给了我几个建议:
第一,选择正规的体验项目如果你确实想体验刺激,可以选择那些有专业指导、安全措施完善的体验项目,比如高空跳伞、极限跑酷等这些项目虽然刺激,但都有严格的训练和安全保障我有个朋友就参加了专业的跳伞培训,虽然一开始也很害怕,但后来发现自己真的很喜欢那种自由的感觉
第二,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一开始就挑战极限比如想尝试恐怖体验,可以先从恐怖电影、恐怖游戏开始,等适应了再考虑更真实的体验有心理学家建议,体验刺激应该像爬山一样,先从平地开始,再慢慢向高处攀登
第三,保持理性,不要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