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学来访,谈及脾胃不佳需食盐炒黑豆调养。恰好我家中有春节期间自老家带来的黑豆,遂动手制作。
先开火,于锅中加盐,以中火慢慢加热,待盐粒跳动活跃后,将经过浸泡并挤干水分的黑豆倒入锅中。大火快炒,以去掉水分,随后转小火慢焙。我们发现炒出的黑豆外皮虽脆,内部却硬如石头。同学反映,与市面上购买的酥脆黑豆相比,我们的成品颜色发黑,有土腥味,口感大不相同。
我思索是否盐量过多影响口感,于是减少盐量重试,但依然无法解决内部硬芯的问题。在寻求解决方法时,有评论建议放入烤箱烤制。我因担心糊锅而不敢尝试。
后来向卖黑豆的摊主请教,得知市面上售卖的黑豆在炒制前都经过了晾晒。我们泡过的豆子虽然表面水分已去除,但内部仍有湿度。于是,我将新黑豆铺在竹筛上晾晒了三天,让其充分干燥后再进行炒制。这次爆豆声增多,炒制时间也延长了。虽然口感有所改进,但依然没有达到购买的酥脆程度。
我猜测他们可能采用了特殊的工艺,如油炸或机器烘烤。我们家的灶台火力不足,可能导致水汽无法完全去除。同学虽然觉得新炒的豆子有所改善,但仍希望继续调整。我们考虑是否应该购买空气炸锅来改善效果。不过她已经开始将其作为零食食用,表示这比吃好得多。我们决定每周固定一天来制作,分别进行晒豆子和炒豆子的操作。
此事让我想起农村亲戚的话,黑豆最好在秋天晒过霜后再炒制。我们带来的黑豆是在冬天收获的,储存时可能没有密封好,影响了效果。现在每次炒制时我都会记录过程,包括翻锅的次数、火候调整的时间等,像做实验一样慢慢调整。盐粒的大小也有影响,粗盐比细盐更容易让豆子受热均匀。
如果能够获取特别干燥的豆子,并使用铸铁锅炒制,效果可能会更好。虽然折腾了许久,但同学表示她的脾胃已经舒服了一些。对于想要尝试的朋友,关键是要提前将豆子晾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