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茼蒿,又被称为蓬蒿、蒿菜或蒿子杆,因其花似野菊,故又名菊花菜。茼蒿的嫩茎和叶长而肥厚,全叶呈羽状深裂,叶片边缘呈锯齿状。根据其叶片大小及缺刻深浅,又分为大叶种和小叶种。
茼蒿的茎和叶都可以食用,它有着独特的清香,口感鲜嫩,营养丰富。尤其适合在北方地区种植,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露地栽培。接下来,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茼蒿的种植栽培技术。
一、主要品种
1. 大叶茼蒿:
大叶茼蒿,又称板叶茼蒿或圆叶茼蒿。其叶片大而肥厚,缺刻少而浅,主要呈现匙形,颜色为鲜绿色;茎短,节密而粗;这种茼蒿较耐热,但耐寒性较差,生长速度较慢,成熟略晚,适宜于南方地区栽培。
2. 小叶茼蒿:
小叶茼蒿又称花叶茼蒿或细叶茼蒿。其植株叶狭小,缺刻多而深;茎枝较细。小叶茼蒿的抗寒性较强,但不太耐热,成熟期较早,适合在北方地区进行栽培。
二、植物学特征
茼蒿的根系不发达,属于浅根系,侧根较多。在营养生长期,茎高一般在20-30厘米之间。其叶缘波状或深裂,叶缘缺刻的深浅因品种而异。植株的花茎高度在60-80厘米之间,属于头状花序,舌状花为或白色。播种材料为果实,属于典型的瘦果,颜色为褐色,呈扁方块形,有棱角。
茼蒿喜欢温和的气候条件,适宜生长温度为17-20℃,但其适应性较广,在10-30℃的温度范围内都可以正常生长。在种子发芽阶段,10℃的温度即可,但以15-20℃最为适宜。植株耐弱光,对各种土壤都能适应,但以砂质壤土最为适宜。若肥料不足,特别是氮肥供应不足,会导致植株矮小、叶色发黄、品质降低和产量下降。
三、高产栽培技术
1. 选地整地:
栽培茼蒿时,我们最好选择肥沃的砂壤土,并要求具备便利的灌排条件。前茬作物未使用过普施特、豆磺隆等长残效除草剂。在选定种植地后,需施用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公斤,并配合20-25公斤的磷酸二铵,均匀撒施于地面,然后翻耙入土,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接着精细整地,以备播种。由于茼蒿属于浅根性蔬菜,生长速度快且单株营养面积小,因此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以保持土壤经常湿润为宜。种植茼蒿的畦应做成独立的平畦,以便于浇水和浇水后无积水。畦宽设置为1.7-1.8米,长度则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 适时播种:
考虑到茼蒿是冷凉性的叶菜且不耐高特性,实际生产中多在春秋两季进行栽培。具体操作中,春季播种的时间多在3-4月份,秋季播种则一般在8-9月份。
3.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处理。具体方法为:将种子浸泡在30℃左右的温水中24-30小时,然后捞出清洗干净,去除杂物及浮在表面的种子。接下来可以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进行喷施消毒。将种子置于15-20℃的条件下进行催芽。期间每天检查种子并用清水淘洗1-2次,以防种子发霉。当种子有60%-70%“露白”时即可进行播种。
4. 播种方式:
茼蒿播种时一般采用拌细土撒播的方式。完成播种后要及时覆盖1厘米厚的土壤。如果是大叶茼蒿,由于其叶展大,每亩土地需要2-2.5公斤的种子。播种后通常需要5-7天才能发芽,这期间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若是在早春播种,由于温度较低,可以覆盖塑料薄膜以保暖;夏秋季节气温较高时则要及时遮阳并防高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