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正是花生种植的关键时期,然而一些农户在花生苗期管理上却有所疏忽,这可能会导致后期产量大受影响。农业专家们提醒我们,花生苗期的管理至关重要,如果此时掉以轻心,后期再想补救恐怕也难以挽回损失。接下来我们将结合专家的建议,深入剖析花生苗期的管理要点,为农户们提供明确的指引。
需要强调苗期管理的重要性。
花生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农户的收益。在种植过程中,不少农户存在“重后期、轻前期”的倾向,认为只要后期施肥和灌溉跟上就能获得高产。但实际上,花生苗期(出苗后至开花前)是根系发育和植株生长的关键阶段,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导致植株长势弱、抗病性差,并最终影响开花、结荚,导致减产。
接下来,我们需要警惕常见的苗期管理误区。
1. 病虫害防治:有些农户认为苗期病虫害较少,从而掉以轻心。苗期很容易受到地下害虫和病害的侵害。如果不及时防治,不仅会影响生长,甚至可能导致缺苗断垄,产量大减。专家建议农户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或剂拌种,以预防土传病害;出苗后定期巡查,发现虫害及时喷洒低毒高效杀虫剂。
2. 水肥管理:部分农户在苗期盲目追肥,可能导致烧苗;或者长期不浇水,使土壤干旱影响根系发育。虽然苗期需水量不大,但土壤湿度应保持在60% – 70%,以利于根系生长。专家建议农户在苗期控制水分,避免大水漫灌以防烂根;如果基肥充足,则不需要追肥,如果长势较弱可以适量追氮肥,但一定要避免过量。
3. 忽视中耕除草:杂草会与花生苗争夺养分,还可能传播病虫害。有些农户因劳动力不足或管理疏忽,导致田间杂草丛生,影响花生生长。专家建议农户在花生出苗后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土壤透气性;并结合人工除草或喷洒选择性除草剂,减少杂草的危害。
为了促进科学管理和丰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合理密植:种植密度对产量有很大影响。过密的种植会导致植株徒长、通风透光不良;而过稀则浪费土地,产量降低。专家建议根据品种特性调整种植密度,一般每亩保留1.8万至2.2万株幼苗;出苗后查苗补苗,确保苗情整齐。
2. 适时控旺:苗期高温多雨容易导致旺长,使植株节间过长,增加后期倒伏的风险。专家建议在苗期至初花期,如果植株过旺,可以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多效唑)进行控制;同时结合中耕培土,增强抗倒伏能力。
3. 强化病虫害监测:苗期的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避免在病虫害爆发后再进行补救。专家建议定期巡查田间病株情况,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喷;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农残留。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花生苗期的管理对于全年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农业专家们反复强调,只有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细操作才能确保花生稳健生长,为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农户们在此阶段一定不能偷懒,否则后期再努力也可能无法挽回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