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真假冰裂纹的区别在哪里

真假冰裂纹的区别在哪里

在收藏界,有着一句古老的谚语:“家财万贯,不如冰瓷一件。”这里的冰瓷,特指有着“冰裂纹”美称的瓷器。其独特之处在于纹片如冰破裂,裂纹层层叠叠,富有立体感。认识冰裂纹瓷器,首先要理解这个定义。

在北方的冬日,人们常能目睹河水结冰的景象,冰层断裂后产生的裂纹千姿百态,层层叠叠,立体感十足。这正是冰裂纹瓷器的生动写照。“开片”的瓷器虽然市场上屡见不鲜,却无此独特现象。

历史记载,哥窑的各种釉裂纹片中,“冰裂纹”独领,被誉为“哥窑品格,纹取冰裂为上”。其在烧制过程中自然开裂,展现出无限的自然美。在明代的《格古要论》中,也有对冰裂纹的赞美。冰裂纹制作工艺相当复杂,于南宋后失传。

在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中,哥窑瓷器以其周身冰裂、变化万千的瓷釉裂纹而著称。哥窑瓷器的特色在于其釉面布满如龟裂的纹片,这些纹片被称为“开片”。这些由细小裂纹形成的片纹,大小有别,颜色深浅不一。由于器形的不同和釉料收缩区域的不同,造成器物外观效果的差异。比如纹片交错呈现各种形状,被称为“鱼子纹”。还有纹片细碎者,被称为“百圾碎”,以及呈现深浅颜色层次的碎纹,叫做“金丝铁线”。这些纹片与底色形成鲜明对比,深浅相衬,条块分明,自然贴切。

当目光转向蜡染艺术,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审美价值。在汉、唐、宋时期,蜡染广泛流传于神州大地。在苗岭山区,由于自然的封闭景观和生活习俗的沿袭,古老的民俗传统工艺得到了自由发展的空间。蜡染的精美图案和神奇的“冰纹”,以图代文,寓意着悠久的历史、对图腾的崇拜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出浓郁的风情和乡土气息。染色时,蜂蜡作为防染剂,顺着蜂蜡自然龟裂的纹路渗透到画面各个角落,形成了蜡染独特的“冰纹”效果。

至于“哥窑纹”的制作工艺,其冰纹的纹理和形态受到蜡的热膨胀系数、抗张强度和弹性模量的综合影响。当胚、釉的膨胀系数一定时,究竟哪种因素更不利于胚、釉的适应性以致产生龟裂,目前还难以明确推断。这一点与陶瓷“哥窑纹”的形成有相似之处。蜡层厚度、冷却方式等因素也会影响冰纹的纹理和粗细。比如蜡层越厚,产生的冰纹越粗、越疏;不同的冷却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冰纹效果。

哥窑产品的釉面出现裂纹,原本是一种缺陷,但被制瓷工匠巧妙地转化为装饰纹,效果奇特、精美绝伦。这种将缺陷转变为天然装饰的做法,体现了工匠们对制瓷工艺的精湛掌握,也只有在宋代才能达到这样的高度。这种装饰方法与宋代的文化风尚和审美相得益彰。

品读宋词,感受其抑扬顿挫的节奏和细腻婉约的情调;欣赏宋画,体会其出神入化的笔墨和归隐田园的意境。宋代文化充满了理性的洒脱与人工的自然,连日常器用都印上了鲜明的文人气息。这种独特的文化审美价值,造就了官哥瓷器独特的魅力,把青瓷的美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这些都是千年传承的文化和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智慧,是书写在每一位华夏儿女血液里的祖先密码。


真假冰裂纹的区别在哪里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