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月前,我发表了一篇名为《年级数学:括号里最大或最小能填几?如何避免出错?附练习题》的文章。当时的题目主要围绕在20以内的加减法,孩子们可以通过口算轻松解决。
随着题目难度的升级,我们现在面对的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题目已经无法仅仅通过口算来解决。当孩子们初次遇到这种新题型时,往往会感到困惑。问题的复杂性就在于,当你以为孩子已经掌握了某种题型,稍微提升一点难度就会带来全新的挑战。
面对孩子的困惑和错误,我们的解决方法需要根据题目的难度和孩子的现有知识储进行相应调整。值得欣喜的是,当孩子遇到理解难题时,引导他们运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往往能激发出新的解题思路。有时,家长费尽口舌想要传授的方法,孩子却可能在某个瞬间突然领悟。下面我将介绍两种孩子可能理解并运用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顺序列竖式解决问题。在《一年级数学:100以内进位加法带括号运算如何理解不出错?》等文章中,我们介绍了“竖式填合适的数”的妙用,这种方法在解决“括号里最大能填几”的问题时同样适用。
例如,对于30+()
1. 确定相邻数:找到46的相邻数45和47,确定30+()=45。
2. 列竖式:将30放在上面,下面对齐个位和十位画两个方框,等号变为横线,下面数位对齐写45。
3. 计算:填充个位和十位的数值,得出结果。
4. 填空:将计算得到的数值填入括号中。
5. 验算:验证填入的数值是否正确。
第二种方法是移项后列竖式解决问题。当孩子对这种题型掌握不牢固时,我们可以找一些同类题目进行巩固练习。有一天,孩子在没有我的引导下,直接采用了移项后列竖式的方法,使计算变得更简单且不易出错。
例如,对于53+()
1. 确定相邻数:找到85这个数,使得53+()=85。
2. 移项列竖式:()=85-53。将85和53数位对齐,列减法竖式。
3. 计算:进行减法计算,得出结果。
4. 填空:将计算得到的差值填入括号中。
5. 验算:验证填入的数值是否使得原不等式成立。
除此之外,关于数量关系的理解也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三个相关的数可以组成不同的算式,理解总数和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核心。例如,知道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知道两部分,求总数用加法。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是一年级数学的必考题型,随着学习的深入,题目难度会逐渐提升。我们需要用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帮助孩子理解核心问题。当孩子的认知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就能独立运用新学的笔算加减法来解答更难的题目。刚开始接触这类题型时,孩子可能会感到困惑,这时我们需要耐心等待,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探索、领悟。孩子自己想通的方法,往往掌握得最牢固、最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