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华语音乐界,有一种引人入胜的现象:那些高音能力出类拔萃的歌手,往往身材矮小,不论男女皆是如此。尤其对于女歌手来说,高音与身高之间的反比关系更为明显。
让我们来列举一些备受瞩目的高音小个子歌手:
邓紫棋:身高155CM,最高音达到High F;
韩红:身高152CM,最高音达到High G;
张韶涵:身高158CM,最高音达到High F;
张雨生:身高163CM,最高音达到High A;
周深:身高160CM,最高音为High F;
黄霄云:身高158CM,最高音达到High High C。
同样,在美声唱法中,被誉为“三大女高音”中有两位也是高音小个子:
美声花腔女高音张碧霞,身高158CM,最高音为HIgh HIgh E;
美声抒情女高音黄英,身高159CM,最高音为HIgh G。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歌手的身高与高音能力之间呈现出这样的关联呢?从专业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原因:
一、从唱功生理结构的角度看:个子越矮,高音越容易;个子越高,低音越容易。这是因为胸腔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共鸣效果。身高越高的人,胸腔的空间越大,这对于发出低音是有利的。而胸腔较小的歌手,高频的泛音频率会更饱满,因此高音能力更强。这就像音响的原理一样,要让低音效果越好,音响的体积就需要越大。
二、身高对于个人的唱功优势音区也有影响。身高越高的歌手,低音能力越优秀,音区优势偏向于低沉、深沉的音色。而身高越低的歌手,高音能力越优秀,音区优势偏向于明亮、尖锐的音色。
三、除了身高之外,换声期的童声保留发育问题也是影响歌手音域的重要因素。换声期是指从孩子到的青春期发育过程中,因为喉头发育成熟导致的音色、音域变化。在换声期之前进行大量的高音训练,有可能导致喉头发育不完全,从而保留一定的童声能力。个子更小的歌手因为换声期发育不完全的概率更高,所以他们更容易保留童声头声思维,从而在高音能力上表现出色。
综上,为什么高音能力越好的歌手往往个子很矮呢?这是因为个子较矮的歌手在生理结构上具有更好的高音共鸣条件,同时他们在换声期更有可能保留童声高音能力。但这也只是一种现象,并不能作为全局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