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海陆热力差异对季风的影响

海陆热力差异对季风的影响

昨日夏衣今日冬装,专家解析北方季节转换背后的原因

随着秋风瑟瑟,寒意逼人,刚刚进入十月,全国多地气温骤降。仿佛一夜之间,人们从夏天的短袖直接过渡到了冬天的厚衣。为何我国北方的季节转换总是如此迅速?针对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季节转换的快速与气温起伏大密切相关,而这背后与冷空气活动、太阳辐射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十月初的降温让人措手不及,但寒潮在此时光顾并不算是极端天气。专家表示,我国将冷空气分为四个等级,其中寒潮是最强的一种。每年秋分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高纬度地区接收的太阳辐射显著减少,空气冷却下沉,在地面形成冷气团。由于陆地比热容较小,降温速度较快,形成强大的亚洲高压。随着太阳辐射的进一步减少和温度的降低,亚洲高压势力逐渐增强。

我国位于亚欧和太平洋之间,季风气候特征显著。北方地区受到性气候的影响,季节转换更加明显。夏季受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而秋季则是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的季节。随着副热带高压南撤,暖湿气流减弱,亚洲高压势力增强,我国北方地区迅速由夏入秋。

今年的情况有些特殊。十月初的寒潮预警发布后,多地气温骤降。专家分析,这主要与前期高温和冷空气势力有关。每年十月上旬,南方地区都会迎来冷空气,引发大风和急剧降温天气。今年南方地区经历了罕见的高温天气,导致冷空气带来的降温幅度较大。冷空气势力的强弱决定了夏秋季节转换的速度。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弱,推进速度慢,北方地区会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如果冷空气势力强且南下速度快,就会导致气温骤降。

随着全球变暖的影响,极端天气事件愈加频繁。北极地区的增温导致极地涡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减弱,使来自极地的冷空气更加频繁地南下,导致寒潮天气增多。全球变暖也改变了大气环流的特征,通过海—气、陆—气的相互作用影响局地气候。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地区的气温都会均匀升高,而是有的地区出现极端高温和低温。对此情况专家们也表示将继续观察和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作出更加精准的预测并为大家普及更多的气候知识科普(实习记者 都芃)。


海陆热力差异对季风的影响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