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学会的专家董晓秋科普静电现象
随着天气逐渐转冷,空气中的“电量”逐渐积累。你是否经历过头发难以梳理、衣物来时发出噼啪声、触摸某些物体时感到刺痛等现象?这些都是静电现象的表现。那么为什么会有静电现象?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和处理这种情况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静电大多表现为接触性静电。即当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到带有静电的物体时,电荷会从高电势处流向低电势处,就像水流会自然地流向低处一样。干燥的室内环境因为空气湿度低,很容易产生静电。当摩擦产生静电的物体包括化纤衣物、地毯、坐垫、墙纸等受到摩擦时,都会产生静电。触摸带电的水管、电器、金属门把、电视荧屏等,会有一种被的感觉。如果静电达到一定的电压,人们接触时便会产生“触电”现象。虽然静电电压很高,但由于的电阻同样很大,其电流和能量相对较小,不会直接危及生命。
如果静电电压超过7000伏特,就可能对产生影响。对于疼痛敏感的人来说,被可能会感到不适。化纤产生的静电或火花甚至可能导致皮肤难耐。带有静电的物体容易吸附灰尘,这些灰尘如果落在皮肤上,有可能引发斑疹、痤疮等皮肤病。
那么如何避免静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呢?
首先可以从源头减少静电的产生。我们可以选择天然纺织物如棉、麻、丝等制作的、床单和被罩,减少穿着化纤材质的服装。在卧室内尽量减少或避免放置家用电器,避免与电器近距离产生电场而引发静电。观看电视时,最好距离电视机两米以上,使用电脑、手机时也应尽量保持距离。
其次是通过增加室内湿度来减少静电的积聚。可以在地面上洒些水,放置一盆水或使用加湿器。在使用电气设备前,用清水洗手并擦干,也可以防止静电吸附在上。
最后是释放静电。可以使用小金属如钥匙或绝缘抹布先接触可能引起静电的物品,再用手去触碰,这样就可以避免被了。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让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