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红楼梦》中的一段描写时,我印象特别深刻:贾母带着刘姥姥和一众孙子孙女去妙玉的栊翠庵品茶。妙玉虽然年轻,但对茶道颇有研究。她曾对宝钗和黛玉说:“一杯是品味,两杯是解渴,三杯就如同饮驴了。”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我大多时候都是“解渴”或“饮驴”的状态,很少有机会像古人那样悠然品茗。
如果想在生活中增添一些雅致的品茶氛围,我们可以从古代的绘画中寻找灵感。明代的江南画家,特别是像吴中才子唐伯虎,他们的画作中常出现品茶的场景。比如唐伯虎的《事茗图》,展开画卷,便可见清新的山水,翠峰如黛,古松苍苍。画中有一人在茅舍中伏案读书,另一边有童子在烹茶。画面宁静而优美。
再细读明代茶道的经典之作《茶谱》,我对品茶的理解有了更深的层次。品茶不仅仅是喝茶,更是一场情怀的享受。主客之间举瓯相对,更像是情感的交流。而在江南文人的世界里,喝茶更是生活趣味的体现。他们不仅讲究茶道,连泡茶的水都精心挑选。
《事茗图》中,山间飞落的瀑布汇聚成清澈的小溪,这甘甜的泉水是泡茶的最佳选择。文人雅士们对水的讲究,不仅是为了口感,更是为了显示他们的感官鉴赏力。与妙玉为宝黛煮梅雪水相比,画卷中的自然取水更显得随意、自然。
画卷的引首有文徵明的隶书题写的“事茗”二字,起初我误以为这与饮茶有关,后来才了解到“事茗”是一个人的名号。明代苏州的画家喜欢以他人的别号为题进行创作,这幅《事茗图》便是代表之一。
唐伯虎为陈事茗先生所题的诗,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山静日长,有知己相伴,品茶助兴,日子恬淡而潇洒。这种闲适的意境和诗中“日长”二字,让我羡慕不已。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我们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无古人那样从容不迫地享受生活。
真正的奢侈不是繁琐的茶道,而是那不急不躁、悠闲自在的时光。比起画中的品茶攻略,我还是更向往那种闲适自足的意境和慢节奏的生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