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快就要到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了,端午节作为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不仅富有丰富的传说,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在这个特殊的节日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许多粽子。最近,关于制作粽子的讨论在网上如火如荼,特别是关于糯米是否需要浸泡的问题,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泡米和不泡米在包粽子时的差异,同时分享两个关键要点,让你包出的粽子紧实不松散、不粘连,口感香糯。
准备500克糯米,简单淘洗两遍,不要过度清洗以防营养成分流失。选择使用圆糯米,因为其黏性好、口感佳,特别适合包粽子。
将洗好的糯米分成两份,一份直接用于包粽子,另一份用清水浸泡5个小时。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比观察煮熟后的粽子有何不同。
接下来,将粽叶用流动清水洗净。锅中加入足够清水和一勺盐,把粽叶放入煮沸。煮两分钟后的粽叶更加柔软、有韧性,不易开裂或折断。
准备好红枣,并对粽叶进行一些简单处理:剪掉叶柄部位和硬的叶尖。
取一张粽叶,折起尾部并留出侧边,底部不会有缝隙,避免漏米。注意区分粽叶的正反面,光滑面朝里,这样煮好的粽子不会粘在上面。
用手托住粽叶底部,先铺上一层糯米,放入一颗红枣,再铺上一层糯米,装至九分满。用勺子和手将其压实,防止松散。将两边粽叶向内收拢,盖上顶部粽叶,并用多余叶子包。用绳子或马莲草捆紧。记得给泡过的和没泡过的粽子分别做上记号,以便煮熟后区分。
将所有粽子放入电压力锅中,加入清水没过粽子,炖煮40分钟。煮熟后,对比没泡过的和泡过的粽子,口感有所不同:泡过的糯米煮熟后非常软糯,没泡过的则更有嚼劲。要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1. 选择圆糯米;
2. 粽叶要煮一遍;
3. 区分粽叶正反面;
4. 糯米装至九分满并压实。
掌握这些要点后,你就能包出紧实、不松散、不粘连的粽子,口感香糯。喜欢的朋友不妨跟着我一起学习包粽子的技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