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的文章对2020年城五区(西海东朝丰)的优等生中考去向进行了简单的数据分析
我们关注的是各区的顶尖生源,西城和海淀两区作为全市尖子生的主要地,其尖子生的数量和实力不容忽视。在小升初阶段,从全市各区流入西城海淀的顶尖学生数量难以精确估计,仅通过官方渠道如附早培和八少八素等流入的顶尖学生就有数百人,其他渠道更是难以统计。西海两区的生源质量远超过其他几个区。在这一背景下,西城和海淀的优秀学生与在其他区相同排名的学生相比,其实力和竞争压力更为突出。所以在进行比较时,不能将西城海淀与其他区的顶尖生源简单地进行横向对比。
接下来,我们来看中等生的情况。在城五区中,各区排名在30%-70%之间的中等生的去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首先看排名在30%左右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最接近优等生水平。在这一层次上,西海东仍然表现出较大的优势。东城的景山学校作为传统名校,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考上北清等顶尖学府。海淀的中关村学校与景山相比稍逊一筹,但每年也有学生考入北清。而朝阳和丰台的一些老牌名校如日坛中学等也表现不错,但与西海东的顶尖名校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第二档次的学生中,海淀和丰台则较为接近优秀水平。而在更下一些档次的学生中,五区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值得一提的是西海东地区的一些学校在近几年的一本率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西海地区在中档生高中选择方面也有一定优势。对于朝阳和丰台的考生来说,如果能进入区排名前40%,将有更多优质高中的选择机会。而对于西海东三区的考生来说,在区排名50%-60%范围内仍有机会进入优秀高中就读。对于排名更低的学生来说,发掘自己的特长和技能可能比单纯追求高中的选择更为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作为全国教育资源集中的城市仍有一些其他方面需要进行持续关注比如高校的人才输送能力以及学生们走向社会的就业率情况都是反映城市整体教育水平的重要方面希望未来的教育环境能够越来越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走向成功的人生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