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早期竹简《安大简本诗经》揭秘
自2015年起,安徽大学收藏的一批战国早中期竹简保存状况良好,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这些竹简数量达到三支,珍贵程度堪比先前发现的“郭店简”、“上博简”和“清华简”。这些竹简包含多个时期的珍贵文献,被学界称为继先秦珍稀文献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发现。此次发现的竹简包括了《诗经》、楚史类、孔子语录和儒家著作类、楚辞类以及占梦和相面类等丰富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安大简本诗经》是目前发现的抄写时代最早、存诗数量最多的古本之一,其未经后代改动,较为原始。《安大简本诗经》也是对现有《诗经》版本的重要补充和参考。其独特之处在于由不同人抄写,书体风格多样,字迹清晰。竹简长约48.5厘米,宽约0.6厘米,三道编绳联结,字迹秀美。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散乱的竹简自带编号,省去了编联的繁琐过程。此次发布的《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集中展示了初步整理的研究成果。这些竹简中包含了许多传世文献未见的古佚书。不仅如此,《安大简》中的一些文字为古文字考释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方向。《诗经》作为这批竹简中的一部分也引起了很多讨论。《安大简本诗经》现的异文材料对更科学地解读诗意起到了重要作用。《安大简本诗经》现的词语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传世文献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解。《安大简》的出现也启发学界考释了一批疑难字和误释字。《安大简》中的一些战国文字新字和新见字形对于研究文字形体演变和文字学史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安大简本诗经》是否会对现有的《诗经》版本产生影响仍在学术界的讨论之中。这些珍贵的竹简在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的整理和研究下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该中心在黄德宽、李家浩、徐在国教授的带领下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和整理工作,最终将这一重要发现呈现给学术界和社会大众。目前,《安大简》的相关研究正在不断深入进行中。网络资料图片,安徽大学责任编辑:王子墨 编辑:王远方 吴亚琦整理发布这些信息来自合肥和凤凰网安徽等渠道。
